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仁王般若经疏 第四卷(2)

是以般若功德不可众生中行而行不可五阴法中行而行不可境中行而行不可解中行而行是故般若不可思议而一切诸佛菩萨于中行故亦不可思议一切诸如来于幻

  是以般若功德不可众生中行而行不可五阴法中行而行不可境中行而行不可解中行而行是故般若不可思议而一切诸佛菩萨于中行故亦不可思议一切诸如来于幻化无住法中化亦不可思议 是以波若下大段第四明波若忘言离着就中有二。初依空起行第二叹说。就起行中有四句。初明不可得众生中行而行以生空无所有故。二不可得五阴中行而行以法空无所有故。三不可得境中行而行以境空无所有故。四不可得解中行以而行以知空无所有故。第二叹说中有三。第一是故波若不可思议叹十四波若。二出生三世诸佛不可思议。三知俗虚幻而能化益
  善男子此功德藏假使无量恒河沙第十三灌顶开士说是功德百千亿分中如王所说如海一渧我今略述分义功德有大利益一切众生亦为过去来今无量诸如来之所述可三贤十圣赞叹无量是月光王分义功德 善男子下大段第五狭量说中有二。一正狭量第二我今下叹说利益。初就狭量中叹月光所说功德如大海水。十地菩萨说如海一滴。又解不然月光所说如海一滴十地菩萨说如大海水。以是胜故经言灌顶开士说是功德百千亿分中王所说如海一滴。不及十地菩萨说如大海。第二利益中有三。初我今下约释迦所说以明月光说真能益众生。二去来今下约三世佛述印可。三三贤下约四十贤圣叹月光分义功德挍量竟
  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三世一切众生一切三乘一切诸佛之所修习未来诸佛亦复如是若一切诸佛菩萨不由此门得萨婆若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一切诸佛及菩萨无异路故是故一切诸善男子若有人闻诸忍法门信忍止忍坚忍善觉忍离达忍明慧忍炎慧忍胜慧忍法现忍远达忍等觉忍慧光忍灌顶忍圆觉忍者 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下大段第五。牒上所说结劝修学就中有三。第一明三世同修显行要胜。第二若有人闻下叹益劝修。第三时诸众中有十亿下明闻说获益。就初显行要胜中文有三。初正明三世同修同说。二若一切诸佛菩萨不由下明上同修同说所以。三何以故下传释上同修意以无异道故。若有人闻下第二叹益劝修。就中有二。初更列十四忍名二是人超过下叹经功能初列十四忍名。一信忍谓习种性二止忍谓性种性三坚忍谓道种性四善觉忍谓初地五离达忍谓二地六明慧忍谓三地七炎慧忍谓四地八胜慧忍谓五地九法现忍谓六地十远达忍谓七地十一等觉忍谓八地十二慧光忍谓九地十三灌顶忍谓第十地十四圆觉忍谓佛地如来万德
  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恒河沙生生苦难入此法门现身得报时诸众中有十亿同名虚空藏海菩萨欢喜法乐各各散华于虚空中变成无量华台上有无量大众说十四正行十八梵六欲天王亦散宝华各坐虚空台上说十四正行受持读诵解其义理无量诸鬼神现身修行般若波罗蜜 是人超过下第二明叹经功能第二叹益劝修讫。第三时诸下大众闻法获益散华供养文有三。初菩萨欢喜供养十四忍名十四正行。二十八梵天劝喜供养。三无量诸鬼神下明鬼神供养。略不明余众供养。言十八梵者初禅有三谓一梵众二梵辅三大梵。二禅有三一小光二无量光三光音。三禅有三一小净二遍净三无量净。第四禅有九一福生二福爱三广果此三天凡圣共住四无想天唯外道凡夫住。五无烦六无热七善现八善可见九色究竟。此五唯那含等圣人住。唯第四禅有色地故云十八梵不说无色界。言鬼神现身修行者以其过去修敬故令得修行波若。以其毁戒故堕鬼中答第二问明利他行相竟
  佛告大王汝先言云何众生相可化若以幻化身见幻化者是菩萨真行化众生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 第三佛告大王汝先言下答前所化众生问文有三。第一欲答故牒其问故云何众生相可化。第二若以幻化下正答。第三时众下明得益。就正答中有二。初就悟入以答亦名略答。亦名为无所得以答。文云若以幻化身见幻化者是菩萨真行化众生者知身相本自不生。为化众生故名幻化身。众生本来不有而今言化者以不有而有故云见幻化也。知能化所化本来清净故云真行化众生也。众生识初一念下第二广答。亦云约出用答亦云约俗谛幻有答。文有五。初定是善恶心异木石。第二色名色盖下出五阴名。第三盖者下释名广解。第四大王下简凡圣色粗细不同。第五众生者下明一切法结属世谛。初云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乃至金刚菩萨者解者不同不能具出。今且依经以释。涅槃经云如雪山药如是一味随其流处有种种味。其药真味停留在山犹如满月。合譬云一味者譬佛性。以烦恼故出种种味所谓地狱畜生等。今谓一味者即是无所得不二之真性也。复云如是一味随其流处有种种味异者。依无所得真性起有所得妄想。即成无明烦恼起业成六道报也。又大品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有。如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实相与无明住地本来无前后。但众生于无所有中横起忆想分别长流六道。变迷得解知烦恼本来是涅槃有何初后。故此经云初一念识支本识解性故异木石耳。文云生得善生得恶者缘善境界起于识善。此识善则从自性真实善正因所生。复缘善事而起此识则善也。若缘恶境界起于识恶此识恶则从无明熏习生因所生。复缘恶事而起此识则名恶也。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者。此初一念善恶之识熏习之功各生无量善恶习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