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第六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第六卷 经智慧明了甚深观察 解此名者。所修诸行福慧无量皆等真实成此回向。智慧明了者。谓观理事悟解明了。甚深观察者。所行合理名曰甚深。不住有无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第六卷
  经智慧明了甚深观察
  解此名者。所修诸行福慧无量皆等真实成此回向。智慧明了者。谓观理事悟解明了。甚深观察者。所行合理名曰甚深。不住有无即善观察。从此第九明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经。一切行愿普皆修习
  解此名者。不为相缚不着诸见所作自在成此回向。一切行者施等诸行。一切愿者广大愿故。此二相资起必俱故。普皆修习者。由无缚着解脱自在。无量行愿皆修习矣。从此第十明等法界无量回向
  经。能为法师调御有情
  解此名者。所修诸行离相广大皆等法界成此回向。能为法师者。得无碍解善化导故。调御有情者。演说当根令善调伏广利乐故。如花严云。如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道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此即显示化利行矣。结为颂曰。救护不坏等一切。至一切处及无尽。随顺等随并真实。无著无缚等法界。从此第二明所对治。于中分三。一明所对治。二辨生着别。三所修转胜。且初第一明所对治
  经。善观五蕴三界二谛无自他相得如实性
  解曰。善观五蕴等者如前已释。谓观五蕴得解脱蕴。观三界因果得空等忍。观二谛假实得生无生忍。无自他相者。谓观蕴等悉不住。无能所故。无自他故。即无分别。文复分三。且初第一明三界生
  经。虽常修胜义而受生三界
  解曰。虽常修胜义等者释疑难也。谓此已前所修胜行皆顺胜义。当何所生。虽常修习皆顺胜义。由感三界分段生死。习种未已未离相缚。故所修行生三界也。经言三界总相而明。多唯欲界。如次当悉。从此第二征其所以
  经。何以故
  解曰。征也。从此第三释其所生
  经。业习果报未坏尽故于人天中顺道生故
  解曰。言业习者此为因也。言果报者此为果也。未坏尽者。由未断彼感生之因故。分段生未坏尽故。于人天中者。唯欲人天受胜生故。何非上二唯欲人天。有现观故此近初地非彼二故。顺道生故者。经生不忘性成就故。此中所明直往种性。若回心者前变易中已分别故。从此第三明所修行
  经。上品修习八万四千波罗蜜多
  解曰。三贤之上余文悉矣。从此第三结申满位。于中分三。且初第一明所经劫
  经。三阿僧祇劫修二利行广大饶益
  解曰。三阿僧祇者于前二上加一劫故。具修二利广饶益故。从此第二明出离行
  经。得善调伏诸三摩地住胜观察修出离行
  解曰。得善调伏者。于三贤位善调伏故。三摩地者此云等持。修诸胜定恒相应故。住胜观察者。下中上品修胜慧故。为引初地出离行故。又解。修二利行广大饶益者。此明结上资粮位中多住外门修菩萨行。得善调伏已下文者明加行位。上之两句明所依定。得善调伏者。已得上品调伏心故。诸三摩地者。谓明得等所依定故。此四不一名诸定故。下之两句明燸等位。依四寻思四如实智名胜观察。此略明者。一者燸位。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谓此位中创观所取名义自性差别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初获慧日。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燸。二者顶位。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三者忍位。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如实遍知名义自性差别四法于无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印前顺后立印顺名。忍境识空故亦名忍。四世第一位。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即二取空。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如是燸顶依能取识观所取空下忍起时。印境空相。中忍转位于能取识如境是空顺乐忍可。上忍起位印能取空。世第一法双印空相。皆带相故未能证实。故厚严经为成此义。如经偈云。菩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义想既灭除。审观唯自想。如是住内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无。后触无所得。此位菩萨于安立谛观苦等四。非安立谛总一真实别即二空俱学观察。为引当来二种见故。菩萨起此燸等善根。虽方便时通诸静虑。而依第四方得成满。托最胜依入见道故。唯依欲界善趣身起。故显扬论第十六云。极厌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唯欲界人天佛出世现观。此上皆是住胜观察。修顺见道出离行故。若依瑜伽。三无数劫上来总是明初劫竟。古人立此四加行云。初禅方便非欲界摄。初地方便非初劫摄。应为质云。初地方便非初劫者。初地方便非凡夫摄。若言未证真故非圣人者。应言未证真故非第二劫摄若观斯文无劳立难。从此第三结后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