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法华义疏 第五卷(8)

问。此六譬从方便品何文生耶 答。有人言皆从方便品文生。今明不必尔也。此经有三周不同者。为根性各异宜转势说法故有三说不同也。若一一皆如上说

  问。此六譬从方便品何文生耶
  答。有人言皆从方便品文生。今明不必尔也。此经有三周不同者。为根性各异宜转势说法故有三说不同也。若一一皆如上说者。则文成烦重言非巧妙。又后不异前。闻前既惑禀后亦迷。则圣说无益也。今明唯中间四譬大格从方便品四段文生。初总譬及后不虚譬皆是今品义说。所言四譬从前生者。见火譬从前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文生也。彼文明佛居法身地见众生有苦无乐起大悲心。今文明长者在门外见火起烧宅即大惊怖。二文义同故今文从上生也。次长者救子不得譬从上佛初成道一乘化众生不得文生。第三长者三车引子得譬从上三乘化众生得文生。第四等赐大车譬从方便品为说一乘文生。释迦一期出五浊世始法身地见机终竟灵山之会说一乘法。唯有四章不得多少。是故今明始从见火终竟等赐大车亦唯四譬不得增减。是故四譬从四法生
  问。若尔但有四譬。何故有初总譬及后不虚譬也
  答。虽有初总譬还不离上四义。但欲总明能化之德所化过患故有总譬。又示解义之方前总后别。又将明化物先叹佛有化物之德。故说总譬耳。所以有第六不虚譬者。此譬亦无别体。还是料简上前三后一之义耳。为此因缘故开六譬也。就总譬中更开六譬。一化主譬。二化处譬。三教门譬。四所化人譬。五化意譬。六根性譬。十方三世诸佛出世施化皆有此六。释迦出五浊世亦明此六也。就此六中化主教门是能化事。余之四种是所化事
  问。第一何故前明化主耶
  答。虽有六义然化主为正。故合譬中正合化主。所以前明化主者。以将欲化物故前叹如来有化物之德。又令物欣此德如法受化也。就明化主凡有五句。一明处大。二辨位德重。三序年高。四叹巨富。五美多有眷属。凡为大人必具此五。此五皆是叹长者之德也。若国邑聚落者明处大也。若者杂心云若其事也。又若者.如也。如其事而说之。国邑聚落者正譬化处也。但化处有四。一国二邑三聚四落。所王之处有封疆墟域谓国也。邑者古人呼县为邑。内村伍为聚。外墟畔为落。今将释论解发趣品明一佛王化凡有四处。初谓一佛世界。二明一世界海。三明世界种。四一世界所度之分。一佛世界者。百亿日月等名一大千。如是十方各一恒沙大千名一佛世界也。一世界海者。如是一佛世界数如十方恒沙名一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如十方恒沙名一世界种也。如是世界种十方无量名一世界所度之分。总此四种合是一佛王化之域国是其大处。喻一世界分域也。邑为其次拟世界种也。落是墟畔之远拟世界海也。聚是村伍之近拟一世界也。明长者在四处者穷长者之美也。一家之大亦称长者。于家之外未必皆大。若于四处为大可谓美之极。明佛亦然义可知也
  问。凡有名闻要从近至远。今何故从远至近耶
  答。有二义。一者欲验长者之德使名实不虚。明此长者非但远国揄扬乃至近邑称叹。故从远至近验长者实德。如来亦尔。寄此四处定佛名德。二者欲显佛虽王化四处今欲明一处之化。故从远以至近。以此一方根缘感佛故也。有大长者下第二次明位德重。世之长者凡有三种。一有德长者。二年高长者。三巨富长者。有德长者.略明三义。一者有智二者有德三者清洁无瑕。以具此三义故居物之宗称为长者。如来亦尔。一则照理周穷谓之波若。如长者有智。二众德斯备所谓法身。如长者有德。三万累永尽所谓解脱。如长者无瑕。三德既圆居在物表称为世尊也。其年衰迈者第三句辨年高。即是耆年长者。前明其位德重。此譬于年高。以德重年高为物所敬。佛亦如是。一备众德二寿命无穷。以具此二义为物所尊也。此据法身为譬。以法身寿不可尽。二者借老人以譬应身。老人生途以穷余命无几。譬如来此身最后无复余生。故释论云。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以得解脱。当复度众生。三者取废化来久作譬。昔为菩萨时教化诸子。诸子违教经于劫数。菩萨废化已久故名为老。故信解品云自念老朽无有子息。四者借最后应付子财为譬故称老年。五者.老人在世既久。多所闻见讽诵今古。以譬如来具一切智者。六者其年衰迈。衰迈之人不久住世。譬如来非是安住三界之人。七者行行来久。譬老人之年积也。财富无量者第四叹巨富。即是大富长者。世之财宝能离苦得乐。法宝亦能离生死苦得大涅槃乐。福慧具足为财富。出用不穷名无量。又众德圆满为财富。异于因住称无量。多有田宅。智断具足能生物善为田。慈悲覆阴称之为宅。又养命曰田。安身为宅。法宝亦然。能养物慧命若田。安物法身如宅。能安养者无穷故云多也。及诸僮仆下第五明长者眷属。旧云喻所化众生也。学功微浅为僮。德行未高如仆。今谓下明五百人是通论所化。三十子是别论所化。则所化事尽。今不复喻之。但取譬神通以为僮仆。如后老弊使人也。世富长者凡有三种。一内多珍宝。二外多田宅。三多诸僮仆。备此三种乃称大富。佛亦如是。一内备自德如多珍宝。二外能生物之善及慈悲覆阴譬多田宅。三有神通运用譬僮仆屈曲顺从。其家广大者第二明化处。上国邑聚落举处以叹人。故长者为四处所崇仰。今举人以明处。辨长者于一宅内有训导之能。又上明四处通辨佛在净秽诸土化物。今明其家广大别序三界过患秽土之化也。三界弥旷名为广大。六道所栖称之为家。唯有一门者第三序教门也。九十六种所说之教并不能出离生死故名异门。唯依佛教方能出苦称一门也。此对外道为异故铭佛教为一。此通喻大小乘教。总称一佛教也。多诸人众者第四明所化人也。三界含识品类滋繁故云多诸人众。一百譬天。二百譬人。乃至五百通取三途。修罗或开或合故称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