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法华义疏 第十一卷(7)

问。依毗尼结戒烧身得偷兰遮。烧臂得突吉罗。此菩萨将不犯罪耶 答。此或可在家菩萨。不预犯戒之例。设令出家适时而化。如身子与须达共载一车而不

  问。依毗尼结戒烧身得偷兰遮。烧臂得突吉罗。此菩萨将不犯罪耶
  答。此或可在家菩萨。不预犯戒之例。设令出家适时而化。如身子与须达共载一车而不犯罪也
  问。地持论有十种供养。药王品具几耶
  答。十种供养者一身供养。二支提。三现前。四不现前。五自作。六他作。七财物。八胜心。九无染。十至处道。初二约所供养差别。于佛身供养名身供养。供养佛灵塔庙名支提供养。依僧祇律有舍利名塔婆。无舍利名支提地持云。莫问有无皆名支提。明了论云。支提此云净处也。次两约时处分为二。随事分三。现前供养者面。对佛身及支提供养也。不现前供养者于不现前佛及支提广设供养也。此约时处分二。随事分三者余二如前。第三亦现前不现前供养。现前供养佛及支提。及不现前供养佛及支提。此三供养得三品功德。现前供养得大功德。不现前供养得大大功德。以境界广故。亦现前不现前供养得最大大功德也。次二能供养人分别为二。随事分三。一自作供养。谓自身供养佛及支提。二他作供养有少财不敢懈怠教他施作供养。三自他共供养。彼此同为也。自作供养得大功德。教他作得大大功德。自他共供养得最大大功德。次两一对。心事分别。以己财事而为供养。名财供养有三。一资具。谓衣食等。二敬具供养。谓华香等。三庄严具谓一切宝物等。次以殊胜心供养名胜供养。胜心为三。一专精解心善解施设种种供养。二纯净心信佛德重而设供养。三回向心求佛心中而设供养。后二供养就行分别。行离过失名无染供养。无染有二。一心无染离一切过。二财无染离非法财也。供养之行顺果名至处道供养。佛果是其所至之处。供养之行能至彼处名至处道。维摩经名法供养。地持论名行供养。于此中有三。一财供养为至处道。二随喜供养为至处道。三修行供养为至处道。于佛既十。法僧略同也。精捡药王具足十供养也。若复有人下第二段次明叹教又开二别。初总叹一部经。二别叹一品。总叹一经又四。一格量叹。二就教叹。三灭恶叹。四生善叹。譬如下第二叹教凡举十譬。始自山海终至诸佛自下之上。十譬不同亦得合为五双。初山海。二日月。三天人。四凡圣。五佛菩萨。此经能救下第三约人就灭恶门叹。若人得闻下第四生善叹也。若有人闻下第二别叹一品又分为四。初总叹得无量功德。若有女人下第二别约生报叹
  问。闻此品不受女人者闻余品亦应受耶
  答。闻品品皆不受。但约事相似故寄此品言之。以女人多爱着己身种种严饰。今明菩萨舍身舍臂破彼着情故不生染着。故舍女身也。若有人下第三明得现报。是故宿王华下第四付嘱。兼明闻经成佛即是后报叹。言病则消灭不老不死者。有人言。闻法华经要至老死无中夭而死也。今依智度论云。不断百八烦恼名之为病。得闻经已断此烦恼故云消灭。不老者不起六十二见名为不老。不死者不失智慧命故云不死。又堕二乘地名之为死。不堕二乘故云不死。又闻此经知老病死等本来寂灭。故云不老死也。说是药王下第三明说品利益。多宝如来下第四多宝称叹。前虽闭塔而犹称叹。则不灭义彰
  时永仁乙未仲夏下旬自南洛阳东大寺蒙三论宗学□中之宏恩雕义[跳-兆+(梳-木)]第十一卷之印本俯乞寺门基固五十六亿之霞轩无颂佛日光辉二千余岁之风流不变而已
  都干缘沙门 素庆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