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华严经文义纲目 刊行序(3)

第三明宗趣者于中有二。先总后别。总者古德出宗不同。如远法师以花严三昧为宗。又衍师等以法界为宗等。今依光统师以因果缘起理实为宗趣。因果是位

  第三明宗趣者于中有二。先总后别。总者古德出宗不同。如远法师以花严三昧为宗。又衍师等以法界为宗等。今依光统师以因果缘起理实为宗趣。因果是位。缘起是义。理实是体。以因果与理实不二故是缘起也。又因果约事。缘起会相。理实显体。此中作二门。一约文或唯果。如不思议品及舍那品等。或唯因。如明难品至僧祇品及普贤品等。或俱。如七八二会。或俱非。如性起品。若细取一一会一一品亦一一文皆具因果。思之可见。二约义或因果俱因。以约缘起故此通一部。以果分不可说故。或因果俱果。以起即不起故。因相尽故约理实也。或前俱果。因以是所起故或后俱因。以是所依本故。由是缘起理实故或因即果果即因。因非果果非因。因是因果是果。因非因果非果。如是无障无碍。人法教义等皆准此知。后别辨中有五对十句。一境行相对。以境为宗用行为趣。或反。此以修起智会同真境故。问宗趣何别。答语之所表曰宗宗之所归名趣。总中宗即趣。此中分辨也。二理事相对。以事为宗理为趣。或反。以依理得成缘起事故。三教义相对。教为宗义为趣。或反上。以义深令教实故。四因果相对。因宗果趣。或反上。以举果意为成因故。五人法相对。集众人为宗说法为趣。或反上。以法成人故
  第四说经时处中先明时后显处。时中作四门。一定分齐。二摄前后。三显差别。四表示法。初定分齐者。菩提流支云。华严八会中前之五会是佛成道初七日说。第六会后是第二七日说。以十地经初云第二七日故。又有人说第八会是后时说。以彼文中有鹙子等五百声闻。并后时度故。此等所判恐不顺文。以初七日定不说法故。十地论言。何故不初七日说。思惟行因缘行故。既言思惟明知非说法。设有救言。只不说十地。非不说余法者。则不得言思惟也。下论又释。为显己法乐是故不说。故知初七日定非说耳。又第八会亦非后时。何得于一部经前已说半。中说余经。后方更续。岂令佛无陀罗尼力不能一念说一切法。祇园鹙子并是九世相入。下文云。过去一切劫安置未来今。未来一切劫回置过去世。又云于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乃至广说。如是等文处处皆有。岂鹙子祇洹而非此类。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所说。二摄前后者有三重。一于此二七之时即摄八会。同时而说。若尔何故会有前后。谓如印文。读时前后印纸同时。问若尔云何重会得成。答重亦同时。以无碍故。如灯光相入等。余不动升天等准释可知。二即此时摄彼前后各无量劫无不皆尽。以是不思议解脱时故。三摄于重重无量念劫。如因陀罗网重重收摄故。三显差别者。依普耀经第二七日于鹿野园为彼五人三转四谛。此唯小乘。依密迹力士经第二七日鹿园为于无量大众转法轮。时有得罗汉辟支佛道菩萨道等。此是三乘。依此经第二七日于树王下为海会菩萨转无尽法轮。明是一乘。上三同时者。约法表本末同时。约人显机感各异。依法花三七日。四分律六七日。兴起行经七七日。五分律八七日。智论五十七日。十二游经一年方说。此并末教机异宜闻各别。故致不同。本教机定故唯二七日。四表示法者。十地论云。时处等校量显示胜。故此法胜故在于初时及胜处说。此有三义。一此经初时表本法胜故。二末教亦同表末不离本故。三显本非末故时定二七更无异说。第二说经处者作五门。一定其处。二辨融摄。三显差别。四总表示法。五别显处会。初定处者。问说此经处为是净土为是染界。设尔何失二俱有过。何者若是净土。何故上文云摩竭提国。下文复云如是此四天下阎浮提等。由此当知非是净土。若染土者何故下文云此莲花藏世界海六种十八相震动等。明知此经非染土说。如此相违如何指定。答但依此经染净二土镕融相摄有其四句。或唯娑婆。以本从末故。或唯华藏。以末从本故。此二如上辨。或双现。以依华藏而有娑婆。染净相分末依本。故如下文云。华藏世界中娑婆世界。此之谓也。或染净双绝。以就果海不可说故。此上四门合为一土。镕融无碍随说皆得。二辨融摄者。亦有三重。一此觉树下即摄八会人中天上。是故皆云不离此也。二摄十方无余刹土。皆悉不离此树王下。三摄毛端微尘内等重重之刹。犹如帝网无有穷尽。以皆是此莲花藏界之所摄故。第三显差别者。然佛说经处有三种。一唯界内十六大国。化身说处。此通小乘及三乘教。二唯界外诸妙净土十八圆满受用土中。报佛说处。如佛地经等。此妙净土非三界摄。而亦不离。以遍一切处故。此通三乘及一乘说。三染净圆融。如帝网无尽花藏界中十佛说处。依正浑融具三世间。此唯别教一乘说处。今所辨正唯后一。兼摄前二。以彼本末不相离故。四总表示法者。托此胜处表示法胜。地论云。此法胜故在胜处说。说有二门。一总二别。总有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