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第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第二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广大即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者。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上句大能入小。下句小能容大。虽有即入意取广狭。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第二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疏。广大即入于无间尘毛包纳而无外者。第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上句大能入小。下句小能容大。虽有即入意取广狭。无间谓小。小之则无内。以无内故无有中间。无外谓大。大之则无外。无外即是广大之身刹。即入无内之尘毛。故名广狭无碍。若即若入。皆得广狭无碍。经云。金刚围山数无量。悉能安置一毛端。欲知至大有小相。菩萨以是初发心。至大有小相。即广狭无碍也。又云。能以小世界作大世界。大世界作小世界等
  疏。炳然齐现犹彼芥瓶者。即第三微细相容安立门。一能含多即曰相容。一多不杂故云安立。炳者明也。微细有三。一所含微细。如琉璃瓶盛多芥子。炳然齐现。不相妨碍非前非后。此即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然有两本。一本云白芥子。一本即但云芥子。今依此本。谓一法称性。含容皆尽故。一切法随所含理。现在一中亦是缘起。实德无碍自在。致使相容。非天人所作。乃得安立。如八相中一一相内即具八相。名为微细。二约能含微细。三约难知微细
  疏。具足同时方之海滴者。第四同时具足相应门。如大海一滴。即具百川之味十种之德。故随一法摄无尽法。及下九门以此一门为其总故。同时明无先后。具足所摄无遗。言十德者。十地经云。一次第渐深。二不宿死尸。三余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具无量珍宝。六深难得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涅槃经云。如人入大海。浴则为己用诸河之水。称此而修。一行之内德不可尽
  疏。一多无碍等虚室之千灯者。第五一多相容不同门。由一与多互为缘起。力用交彻故。得互相涉入。是曰相容。不坏其相故云不同。如一室内千灯并照。灯随盏异。一一不同。灯随光遍。光光涉入。常别常入。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此之灯喻亦可喻于相即。直就光看。不见别相唯一光故
  疏。隐显俱成似秋空之片月者。第六秘密隐显俱成门。如八九夜月半隐半显。正显即隐。正隐即显。不同晦月隐时无显。不同望月显时无隐。以一摄多。则一显多隐。以多摄一。则多显一隐。一毛摄法界。则余毛法界皆隐。余一一毛互相摄入。隐显亦然。然其半月。非但明与暗俱。而亦明下有暗。暗下有明。如东方入正定。为一半明。西方从定起。为一半暗。而东方入处。即于东起。如明下有暗。西方起处即于西入。如暗下有明。故称秘密隐显俱成门
  疏。重重交映若帝网之垂珠者。第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如天帝殿珠网覆上。一明珠内万像。俱现诸珠尽。然又互相现。影影复现。影重重无尽故。千光万色虽重重交映。而历历区分。亦如两镜互照。重重涉入。传曜相写。递出无穷
  疏。念念圆融类夕梦之经世者。第八十世隔法异成门。即离世间品。菩萨有十种说三世。谓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三世说一念。前九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以三世相因互相摄故。一念具十。以显无尽故。一念即无量劫。无量劫即一念。普贤行品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如一夕之梦经于数世。摄论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离世间品云。如人睡梦中。造作种种事。虽经亿千岁。一夜未终尽。故庄生梦蝴蝶假寐百年。事类广矣
  疏。法门重叠若云起长空者。第九托事显法生解门。言重叠者。意显一多不相碍故。随一一事有多法门。以随一事即是无尽法界。法界无尽故事亦无尽。回向品云。此华即从无生法忍之所生起等。意明一切因生一果。一果即具一切因故。非是托此别有所表也
  疏。万行纷披比华开锦上者。第十诸藏纯杂具德门。至相十玄中。有此名也。然有二意。故贤首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一者若以契理为纯。万行为杂即是事理无碍。非事事无碍。设如菩萨大悲为纯。尽未来际唯见行悲。余行如虚空。若约杂门即万行俱修者此二门异。亦不成事事无碍。二者。如一施门。一切万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纯。而此施门。即具诸度之行。故名为杂。如是纯之与杂不相障碍故名具德。则事事无碍义成。而复一中具诸度。诸度存即名相入门。若诸度泯。复似相即门。故不存之。改为广狭。今以至相但约行为小异。此段略无主伴故。复出之以成十义耳。言比华开锦上者。意取五彩之线。华色虽异一一之线。皆悉通过。通喻于纯。异喻于杂。故常通常异。名为无碍。不同绣画但异。不通上之十玄略陈大格。广如向下义分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