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二卷(5)

问曰。大众何不以言自问。因何默念致疑。何不自以言赞劝请。云何供云出音请佛 答曰。明佛得法界心。与一切众生同心故。以心不异故。知彼心疑。供

  问曰。大众何不以言自问。因何默念致疑。何不自以言赞劝请。云何供云出音请佛
  答曰。明佛得法界心。与一切众生同心故。以心不异故。知彼心疑。供具说颂者。明一切法总法界体也。法界不思议。一切法不思议故。明圣众心境无二故。凡夫迷法界。自见心境有二故。故颠倒生也
  第二从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已下。有一段长行并一偈颂。是如来放齿光十方。告众令众咸集。现法答前所问分。于此分中大意有十。一如来知众心念有疑。二齿光普照。三其光有十名。四明光具眷属。五陈光色相。六明光照远近。七明大众蒙光彼此相见。八明光遍他方众会。九明光能出声告众。十明十方之众闻告咸来
  问曰。何故如来面门齿间出光告众
  答曰。面门及齿。明言出于中故。于中出光。今欲答众所疑。普告十方佛土大众来集示法。答前三十七问中云何是诸佛地佛境界佛加持佛行佛力等故。须口中齿间放光。光者除暗义。又答前云何是佛光明。除现在未来众心疑暗故。口齿者。吐纳言音说法处表告之所由也。故于中出光。于此光明说其二十行颂。于中大意。叹如来道满利生光明出音告众令集闻法
  第三从尔时十方世界海一切众会蒙佛光明所开觉已已下一段。是十方大众来集示法分于此段中大意有十。一明佛光普照。二明十方众来。三明来已兴供。四明兴供不同。五明众海影像相参。六明大众自他同异自在。七明大众毛孔出光。八明光出菩萨。九明菩萨同事利生。十明众生发心得果。此之十事如文可知。如毛孔流光众。明法界体性自在不思议自他无碍。能同能异众。于中菩萨同行利生。即明古今已成正觉者菩萨行及十波罗蜜海佛地佛持等。举其已成佛者。悲智境界。答前大众三十七疑。用成来世与今同悟身心境界自在无碍如帝网境界门。如此一段。以佛神力放光集众。答前所问。后之一段。毫光示法。及菩萨偈颂。答前所问。于此十方来众光明中。同时发声说二十行颂。于此中大意叹佛光明道行已满身口意鼻耳总遍周刹海满普贤行。答前三十七问。如文可知
  第四从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如来无边境界已下一段长行。有二十八行半经。于中分为两段。一从初十行经明光之德。第二十八行经。明莲华出现。一从初明光之德。大意有十。一令众除疑获益。二显光出处。三显光之名。四显光之色。五明光所照远近。六明所照威动世界。七光照尘中现无数佛随根与益。八光雨十种法轮云。九光明绕佛。十光入佛足轮以成大众信心。明足下是初信入。故说十种智佛。以为自己信心。以不动智为首
  第二尔时佛前已下十八行半经。明莲华出现。于此一段文中大意有十。一明华现所由。二明华具十种严饰。三明毫光出众来坐。四明胜音菩萨。为主余者为伴。五明上首菩萨胜音之德。六明诸佛与胜音之力。七明胜音常见诸佛。八明胜音神变自在。九明胜音观众说颂。十明正申颂意。此之一段经文。如来眉间毫出光明。名一切菩萨光明普照耀十方藏者。明是十地菩萨智满中道教行之光。又毫相光中出众菩萨有世界海微尘数。上首名曰一切法胜音。即是其十地满足中道果行。将此中道觉行悲智圆满法界行门毫尘刹海无障碍法。答前大众三十七问。使令现在及以未来信此十地法界因果法门行满十方使令得益。是故经云。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于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放眉间光。又光体是法界之理。胜音大众之海。是其法界之行用故。明从十住初心以理智万行体用不相离也。故从十信即与果行令修。理智体用法合然故。从果行信进。又胜音菩萨坐莲华台诸菩萨众坐莲华须。明主伴万行。明胜音一行遍一切行一切万行是胜音一行。明法界理智中圆满无碍自在行故。还如前菩萨毛孔流光出菩萨行。相似体性一多重重自在无体可碍。诸波罗蜜一中具十。乃至无尽故。缘起互为因果。主伴自在故。以理智照之可见。大意明法界行门一行遍一切行故同别自在。十正申颂意中通胜音菩萨有十一菩萨。各申一段偈颂。初二十行颂。叹佛身充遍普现众生前及毛孔刹土众会无尽相入。两行一颂如文具明。无烦更释。大体得大纲纪。即得经文自具。此后十段总十行一段总是答前世主所问。又明此会菩萨能入如来之境。最下有三行经明都结十方世界同然一时云集。已上现神通及语。答前大众所疑竟。示业及法答者。如已下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神通法业俱示。若通当类总自具法业答故。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此初会六品经。是以佛果劝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