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 长者李通玄撰 一有久从生死苦厌苦发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觉圣智。亦名佛智自然智无师智。二依先觉者。劝令知苦本方能发心。夫发心者。有此二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六卷
  长者李通玄撰
  一有久从生死苦厌苦发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觉圣智。亦名佛智自然智无师智。二依先觉者。劝令知苦本方能发心。夫发心者。有此二种。若言要。依先佛发心者。即有常过。即同外道常见。即先觉者。以谁为师。转转相承不离常见。若有古时常佛为展转之师。即古佛自体自真不随妄者。即不可践其古迹。为真自常真不可以真随生死故。即生死是常生死佛自是常佛故。若也众生定有生死者。生死自常生死。不可得成真故。此是断见。此二种俱非不离断常也。为一切众生生死无性本无生死横计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诸佛本无自性故。实无菩提亦无涅槃。而众生妄谓诸佛有菩提涅槃。若有众生能如是知者。名为发心。名为诸佛。名为见道。而能开悟一切众生。是名达无明者。无明本无。诸佛亦无。名为觉者。但以无依住无体无性妙智。能随响应对现色身。能以此理教化众生。名为大悲。故不可得有证。有忻有厌。有取有舍。有古有今。有真有假。发菩提心也。如是发菩提心。不为长夜无明之所覆故。经云。爱水为润者。因爱有生故。我慢溉灌者。有八种慢。一慢二大慢三慢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不如慢七邪慢八慠慢。见网增长者。五见及六十二见等是。生名色牙者。由于诸见起贪与名色俱起。名色增长生五根者。由名色故。以眼耳鼻舌身。对名色生触触对生受。其身触体有十二种。涩滑轻重冷热饥渴坚湿暖动。眼色触有二十五。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光影明闇烟云尘雾粗细逈表空显色故。耳闻声有十一种触。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因受大种因不受大种因俱大种世所共成所引遍计所执圣言所摄非圣言所摄声也。鼻有六种香触。好恶平等和合俱生变异。味有十二种触。苦酢甘辛醎淡可意不可意俱相违和合俱生变异。于前五根上所得。随意思量名之为六十六种意法。以心起意。意识随五根中所现名触。意根随取名受。受之不舍名爱。爱增长取。取增长有。有生已。将前六根上六十六种意识所缘。于诸趣中成五蕴身为生。生已衰变名老。终殁为死。于死时生诸热恼。乃至忧愁悲叹众苦皆集故。从此因缘故集已后一行半经。明缘生无体。妄谓生死随顺缘体。应如是观。明十二缘体众生情有而实理无善达理无缘性便即生死为不生死。此上一段。明由着我因有十二有支若作无我观得离我所诸虚妄缘便为法界大智无作自性缘生故
  第二段中有十行半经。明菩萨念一切众生分。迷第一义谛。号曰无明。所作业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识者。以明迷第一义故名为无明。真之为妄皆有依报。以有依报便有名色。为迷真相情识取境与受想行识及以六根同时而取名之为蕴。蕴不坏故名之为业。识心为主。六根及境三事和合而为所缘。共生四取者。情为名色为境。情识为能缘。受随之名为行。寻思烦忧迷其净智名之为蕴。六根境识三事和合名之为触。因此五蕴对于六根。情识之上有十二支同时而有已下十二有支具如经文说。如是已上一段。明迷第一义而生五蕴。从五蕴上共生十二有支
  第三段中有七行半经。明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明十二有支从一心起。以随事贪欲迷真心故。妄心生为想。想心乖智妄辨为识。妄心所辨是识缘境。是行于行迷惑者所缘之境。谓实有故名曰无明。以心无明故便生名色。从名色六根妄心三事和合生触正触相应分别取着是受。余如经自具。此已上心境六根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一时无前后体妄作前后。迷如来之理智本来无作者故。横生诸苦。波浪苦流不息故
  第四一段有十五行半经。明无明及十二有支皆有二种业者。一由无明故。令一切众生迷于无作智自性法界。二由无明缘生便作思想行缘故。故云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迷法界智执成来世报。二由妄行心想识种便生。是故经云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迷根本智种妄生识种令诸业有相续不断。二由迷根本普光明智。所有无名相之微妙功德之名色。生识种所成生死业报之粗名色也。名色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识成名色由名色成识故云互相助成。二由名色故对六根中现相。能令六根中情识取之。六根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迷无相体一相之理智。各随别境别取境界色声等异。二为六根现境识心相对妄情便起故。云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触能迷所缘便能受现世尘成诸喜怒。二由受现世尘故。成当来有苦果故。受亦有二种业者。一由迷一切法空能领受爱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已下如文自具。此一段缘生皆从无明迷理智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