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卷(3)

复作是言世间虚空(至)如来不久必入涅槃 案。僧宗曰。如来道被大千。德荫三界。今入涅槃。世间空也。福尽者。福以感圣。圣既不应。所以知尽也。不善

  复作是言世间虚空(至)如来不久必入涅槃
  案。僧宗曰。如来道被大千。德荫三界。今入涅槃。世间空也。福尽者。福以感圣。圣既不应。所以知尽也。不善增长者。福既尽矣。恶所以增
  又作是言世间虚空(至)设有疑惑当复问谁
  案。慧朗曰。无救护者。此下举前声告之旨也。救者。举前怜愍大慈句也。护者。举前[雨/复]护大悲句也。贫穷者。举前等视如罗睺罗。大慈之用也。谓罗睺罗已得法财。我今未得。而佛舍我。方是贫穷也。无所宗仰者。举前为作归依也。孤露者。举前为世间舍。大悲之用也。一旦远离者。举前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也。设有疑惑者。举前今悉可问也。是以宜自抑遣速往速往之也
  时有无量诸大弟子(至)生如是等种种苦恼
  案。僧亮曰。上三瑞相集众因缘。此下说集时次第。大弟子者。先在佛左右。故不言其来也。道慧记曰。即是前所言八十亿百千者也。既非声光所召。而复列者。欲叙其遇光悲恼也。慧朗曰。此举三业苦恼。谓身战掉。心浊发声也
  尔时复有八十百千诸比丘等
  案。僧亮曰。此下叙远来者也。来不必前后。文不可累书。分作三次耳。一众多在后。二众多供胜。三但以供胜也。僧宗曰。此经所列时众。与诸经不必同也。以声闻德狭。不能广化。多以侧侍左右。所以先列也。宝亮曰。此列十五日旦承光至者也。比丘者。列其位。罗汉者。叹其德也。道慧记曰。列众凡有五别。第一八十亿百千。谓内眷属也。第二时有无量诸大弟子。谓外眷属也。第三优婆塞以下。随以供胜众多为后也。第四从金翅鸟王讫山王。但以众多为后。第五从阿僧祇海神讫无边身。但以供养为后也。又撰曰。不必皆先后。但义为次第也。然若列先后有。不出四种。一者以位为次。二者以数为次。三者以供为次。四者不以位数供。但以是时来者。即是中列也。智秀曰。此下至其林变白。皆是声光动地所召也。然列条序不同。多则至五。少则唯二。言五者。一列数。二置位。三叹德。四列名。五叙来相也。言二者。一列数二列名而已。又列其秩序。差品有三。第一从此。讫得自在力能化作佛。列出家二众。以道小近佛。故先列也。明骏案。此中列六事。一列数。二称位。三叹权德。四叙忧悲。五叹实德。六叙来事
  皆阿罗汉
  案。僧亮曰。此言不生。生是苦本。惑是生因。罗汉断三界之惑。苦果不生。故名不生也。僧宗曰。此名含三义。一谓杀贼。盖断烦恼也。二谓不生。盖不受三界生也。三谓应供。以备三德。可为福田也
  心得自在
  案。僧亮曰。心为苦乐之本。众生厌苦。不离苦因。为烦恼所惑。不得自在。今无苦因。所以自在也
  所作已辨
  案。僧亮曰。苦因既尽。所期已毕也。僧宗曰。谓得尽智无生智究竟也。此义含智。即释应供也。宝亮曰。此两句。共释不生义也。所以得不生者。由断三界使尽。治道力辨故也
  离诸烦恼
  案。僧亮曰。释上已辨义也。僧宗曰。释所以不生也。道慧记曰。释心所以得自在。所作所以已辨也
  调伏诸根
  案。僧亮曰。释心得自在也。僧宗曰。惑在由于诸根。诸根既调。所以惑尽也。宝亮曰。此两句释杀贼也。诸烦恼贼。所以而尽。由摄六情。制三业故也
  如大龙王
  案。僧宗曰。为三明六通作譬也。龙有二德。一则兴云降雨。二则隐显自在也。宝亮曰。此下讫逮得已利。辨应供也。道慧记曰。龙王即是人中象王。如大品经云。如调象王也。为善调作譬释烦恼。所以而离由乎善调诸根故也
  有大威德
  案。道慧记曰。此下叹其外德。明在在处处。众所宗伏也
  成就空慧
  案。僧亮曰。释断烦恼也。若不得空慧。则不断也
  逮得已利
  案。僧亮曰。结断不起。可保之为利也。道慧记曰。释所以有大威德也。空慧明其智满。已利明其结尽也
  如栴檀林栴檀围绕如师子王师子围绕
  案。僧亮曰。师子王者。空慧既成。戒定皆是无漏空慧。如王余德如子也。道慧记曰。此不取王为譬。乃总叹诸功德。更相围绕也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一切皆是佛之真子
  案。僧宗曰。自法华已来。皆得称为菩萨。若未尔之前。不得称也。宝亮曰。真伪之名。就教有三重。第一判圣为真。以凡为伪。第二以二乘为伪义。菩萨为真。第三谓信常者为真。信未立者为伪。今就第三重判也。明此诸人尽双解六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