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5)

是菩萨摩诃萨既得见已(至)缘觉之人能得见耶 案。宝亮曰。此下讫犹为无我轮之所惑。向明菩萨。说因果之性。得进首根立。登于初也。至乎十地行满之时

  是菩萨摩诃萨既得见已(至)缘觉之人能得见耶
  案。宝亮曰。此下讫犹为无我轮之所惑。向明菩萨。说因果之性。得进首根立。登于初也。至乎十地行满之时。所离障薄。于时。始复仿佛见性八自在我空也。虽观此空。心未沦怙。还入无我心中。以其情未决。故言为无我所惑耳。非是横计佛地。作无我为惑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远观(至)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案。宝亮曰。凡九譬。为难见作譬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有众生性皆说有我
  案。道生曰。问意。若唯佛是我。而难见者。凡夫天隔不应生于我想。我想虽惑。要必有由。若有由者。便非悬绝。云何而言十住菩萨。乃仿佛耶。僧宗曰。理既深玄。名亦应贵。云何世人。亦复自造常乐之名。传之于世耶。智秀曰。此下第四段。虽闻上说。犹未了故。凡夫有我。以为难也
  佛言譬如二人共为亲友(至)如是二人互相往反
  案。道生曰。彼此相益。有亲友之义也。僧亮曰。答意。谓虽复有由。而理自隔。如下譬也。菩萨道尊。譬之王子。凡夫无德。譬贫人也。互相往反者。弟子受学。师有化功。彼此相益之义也。法瑶曰。感往则应来者也。僧宗曰。往反者。弘化之与所化之人。怀抱相得也。宝亮曰。此譬大意。与前偷牛譬不异。正为四依人出世为喻也。智秀曰。下有三阶。第一显佛曾为众生。先说有我。缘尽舍化。理归圣所也。第二譬众生于后谬执耶。我第三譬释迦今日出世而弘化也。此下讫逃至他国。第一譬也
  是时贫人见是王子(至)执持是刀逃至他国
  案。道生曰。所说真我。能断众生断见之惑。譬之刀也。僧亮曰。真我常住。谓之一也。自在可悦。谓之好也。解则断惑。喻之刀也。结习永尽。谓净明也。心中贫著者。真我本以断贫为用。而见则起贪明不了也。执持是刀者。谓此真理。唯菩萨能说也。逃至他国者。弘化未毕。未应舍谓逃也去此而之彼。谓至他国
  贫人于后寄宿他家即于眠中寱艺言刀刀
  案。僧亮曰。从师受解。所解之理。是其安处。譬家也。师去失解。譬他家也。本因必发。暂住不久。譬寄宿也。失解起惑。以譬眠也。惑心说我。不由真解。譬眠中之语也
  傍人闻之收至王所时王即语汝言刀者可以示我
  案。道生曰。若以实为实。乃成窃耳。以不实为实。然后知非也。应诘求其实义。为索示也。僧亮曰。菩萨既去。圆教亦隐。小乘以无我为化。偏教失中。譬谤也。违化得罪。譬收也。必经断事。譬至王所也。可以示我者。初果已断。示相之我。是其所了。今责求形色自在之相也
  是人具以上事答王(至)欲得刀者实不可得
  案。道生曰。分裂诘求。实不可得也。僧亮曰。忘现五阴。推不可得也
  臣与王子素为亲厚(至)不敢以手棠触况当故取
  案。道生曰。若修得为用。是故取耳。得非修故。故名为窃。僧亮曰。释所以忘也。眼视譬闻慧。手触譬思慧。故取譬修慧也。昔闻虽信。意不思议。况起修慧。而取耶。所以忘本解也
  王复问言卿所见刀(至)我所见者如羖羊角
  案。道生曰。似而非也。一往所见。非实之谓也。僧亮曰。羊角邪曲。而以为正。麻米邪我。凡夫持此。以起慢也
  王闻是已欣然而笑
  案。僧亮曰。有我是实。而无我非果。是声闻之忧。况无我无实。无我是果理是可欣也
  语言汝今随意所至莫大愁怖
  案。僧亮曰。我是惑首。五道是[这-言+至]。非我见正不足致忧
  我库藏中都无是刀(至)曾见如是刀不言已便崩
  案。僧亮曰。谓三藏经。是小乘法藏。真是佛说。无此我相。况于菩萨。闻此我也
  寻立余子绍继王位
  案。僧亮曰。第二果也
  复问群臣汝等曾于(至)皆悉捡挍求索不得
  案。僧亮曰。始终皆作无我化也。法瑶曰。经教所明。都无彼人所计之我。况菩萨边闻所计我耶。历举四王。求索不得刀者。明千圣虽异。而经教是同。众生万品。而计我斯一也。次第四王者。千圣相继第四佛也
  却后数时先逃王子从他国还归其本土复得为王
  案。僧亮曰。释迦成佛
  既登王位复问诸臣(至)不见我刀真实之相
  案。僧亮曰。登王位者。鹿野之说也。外道计我。不同婆罗门计白。神刹利神赤。首陀神黄。旃陀罗计神黑也。时王大笑者。双树之说。真实相也。法瑶曰。句明四佛皆同。今明未来亦尔。略举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