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言如佛说者我今始知(至)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案。僧亮曰。称佛二。说而领解也 迦叶言云何性差别(至)杂诸烦恼亦如是 案。僧亮曰。上已说佛及二乘有异。未说人人各异。故重问也。声闻如乳者。因有远近。声闻菩萨。于佛亦尔也 迦叶复言狗尸那城(至)目楗连等速成佛道 案。僧亮曰。上说声闻凡夫因有近远。而欢喜旃陀罗。在千佛数中。而不说声闻。是则因近而更远。何耶 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至)以发速愿故与速记 案。僧亮曰。行有内外。偏行者迟。遍行者速。而声闻偏行外行也。所以然者。先有小心。须偏行以去之。凡夫不尔。是故速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商人(至)护正法者为授远记 案。僧亮曰。此下说凡夫。知声闻志小。自轻已行。若与速记。必有深失。下合譬中。说其事也。商人譬佛。珠譬得记之行也。市卖者。譬授记之辞也。颇梨珠者。譬生死行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所得眷属不可阻坏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诸菩萨。而得不坏众也。因上声闻护法庄严眷属。眷属是佛外果。即以外果劝进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以是义故名为肉眼 案。僧亮曰。答云何为生盲。而作眼目导也。次以内果劝信。若不识常果。不知身是常因。对因不见。名生盲也。下不知手足等事。名为无眼者。常是未能见之者。是障外之事。名无眼者也 复次善男子如来常为(至)以是义故名为父母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示多头唯愿大仙说也。以说劝信。谓说者是佛。佛有大慈。是众生父母之言。不可不信也。所以者何以下。一音所说。各各得解证慈也 复次善男子如人生子(至)而为众生叹说妙法 案。僧亮曰。次答云何说法者。增长如月初。初说无常。后则说常。似如欺人。不慈众生。非父母义。明不正也。故以父母教婴儿。为譬也 大众问品第十七 案。僧亮曰。事已究竟。佛欲涅槃。大众请佛。以为品名。次答云何复示现究竟于涅槃也。下讫猗卧五事。是现涅槃义也。前后各一事。寄不食不病。证佛不灭而应灭。以显涅槃是示现也。中间闻三事。示一切事讫也。知佛常住。明现在化讫也。说有余无余。未来教讫也。为文殊等受记。菩萨事讫也。五种究竟。故现灭也。法瑶曰。上增长如月初者。先明浅近无常之说也。此言其终极常乐教言示现者。明实不灭。显常住之义也。僧宗曰。答第二十六问也。亦名随喜品。下文大众。闻佛说常。咸皆随喜。又云。纯陀成道。我亦随喜也。偈前长行。末是答问也。偈中明不灭示现之义乃显也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至)充满具足持至佛前 案。僧宗曰。意在催供也。宝亮曰。古佛道法。过中不飡。其时既至。不容发言。故放光以显意也。智秀曰。此下长行中。有十事。此即第一。是经家述纯陀蒙光。即知其事。起办供也 尔时有大威德天人(至)前至佛所奉其所施 案。僧亮曰。光明重催。知供时必至。所以感而从也。智秀曰。第二事也 尔时天人及诸众生(至)听诸比丘受此供养 案。僧亮曰。佛已不受。不敢复请。故仰悕大悲。听诸比丘受也。智秀曰。第三事也 时诸比丘知是时故(至)如西方安乐国土 案。智秀曰。第四经家述诸比丘。亦知时而起也 尔时纯陀住于佛前(至)最后具足檀波罗蜜 案。智秀曰。第五重请佛住 尔时一切菩萨摩诃萨(至)所设供具则为唐捐 案。智秀曰。第庆纯陀也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至)自受纯陀所奉设者 案。僧亮曰。化佛不食。表释迦亦然。以显不灭而现灭也。自受纯陀所设者。为应见者。有此说耳。非定尔也。僧宗曰。法身无像。应化何殊。自受纯陀者。示请主有人。显彼无宿愿之异耳。智秀曰。第七事也 尔时纯陀所持粳粮(至)一切大众亦复如是 案。智秀曰。第八事。叙纯陀与大众愿遂。一切欢喜也 尔时大众承佛圣旨(至)所食之物亦无差别 案。智秀曰。第九事。叙大众承佛旨。故能有涅槃之念 是时天人阿修罗等(至)无上调御盲无眼目 案。智秀曰。第十事。向叙怀念。今述发言也 尔时世尊为欲安慰(至)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 案。僧宗曰。此中说十三偈。无指的文也。正应各除前后四偈。取中央偈也。大意。明佛法身圆极。应而不灭也。前四偈。一往慰喻。后四偈。令其安心有在。不应愁恼。即是答上示现究竟涅槃义也。上言示现。明如来久已成佛。入伊字圆德涅槃。说此妙义。令大众开解即示现。又一义。既妙本不灭。是则应迹。无时不化。但一应不现。亦言灭也。宝亮曰。唱有十三偈。誓唯十二。不知所以而然也。或是偈之零落。不尔者。十三字误。应为十二也。智秀曰。偈中分为四阶。第一有一行半。明久能现入涅槃。其实长存也。第二次有一行。明得涅槃。故久无饥渴之苦也。第三次有十四行半。广举诸譬。明今非实灭。示现灭也。即此十四行中。复有三意。前一行半劝也。中十二行。正显偈旨也。最后一行。结劝意也。第四有四行。举三宝长存。明涅槃相也。有三意。初两行劝。次一行举三宝。劝求常果也。后一行举诸佛誓愿。结成所以劝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