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七卷(2)

我今当为爱乐贪求(至)牛羊鸡犬猪豕之属 案。僧亮曰。求欲出家之方便也。此下有三思惟。此第一就闻慧中思惟也 复作是念居家逼迫(至)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我今当为爱乐贪求(至)牛羊鸡犬猪豕之属
  案。僧亮曰。求欲出家之方便也。此下有三思惟。此第一就闻慧中思惟也
  复作是念居家逼迫(至)剃除须发出家学道
  案。僧亮曰。第二就思慧中思惟。应出家也
  复作是念我今定当(至)护戒之心犹如金刚
  案。僧亮曰。第三修慧中思惟。决定出家也。宝亮曰。第二正明持戒体
  善男子譬如有人带持浮囊(至)敬重坚固等无差别
  案。僧亮曰。海譬生死。浮囊譬戒。罗刹譬烦恼经文自合也。僧宗曰。第一科
  菩萨若能如是竖持(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
  案。僧亮曰。戒有五分身业口业。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是根本三乘通行也。余四者。是菩萨戒也。觉者。觉三善也。念者。念无相念也。正法戒者。无漏由其内解不可师授也。僧宗曰。第二科也。宝亮曰。五枝戒者。戒体也。根本业戒者。小乘四重戒也。菩萨虽心为先。亦不遗身口也。前后眷属者。从第二篇以下也。是四重之余也。觉清净者。三毒等。悉犯菩萨戒。此明不起也。正念者。谓四十轻戒。亦不犯也。回向者。即上四戒也
  迦叶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至)白四羯磨然后乃得
  案。僧宗曰。第三科明前二戒。犹是有漏。此发无漏心边道共戒也
  复次善男子有二种戒(至)与性重戒等无差别
  案。僧亮曰。性重戒者。以犯四重。譬如拆石。不可还合。退失圣照。亦致世讥。但内障重故。从重受名也。讥谦戒亦如是也。僧宗曰。第四科明乃至微细不犯也。宝亮曰。第三明或浅深也。夫有作罪者。运三毒而起也。岂有一罪而非性。若云。俗人违法而无罪者。便是圣人为出家者。作罪因缘。理岂然乎。此皆是性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是名菩萨摩诃萨护持禁戒
  案。僧亮曰。行愿相助。成持戒也。僧宗曰。第五科行。必须愿也。宝亮曰。第四发愿。以防戒也
  菩萨摩诃萨护持如是(至)具足成就波罗蜜戒
  案。僧亮曰。第六明若方便。故不滞生死也。善戒者。异外道也。不缺者。不犯轻微戒也。不折者。谓不破四禁也。大乘者。离小心也。不退者。若得八住。备三不退也。随顺戒者。菩提戒也。毕竟者。成佛乃得也。又言毕竟不起心相也。波罗蜜者。到无相彼岸也。宝亮曰。第五列诸戒。愿物同我。终不独隮也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是名菩萨摩诃萨修习圣行
  案。僧亮曰。初地也。说圣行果。明戒分所得非直一戒。便获此地。下云。四魔不能动。明戒始终之能耳。僧宗曰。第七科结果也。今初地实云欢喜。而称不动者。正言不为怖畏所动。不堕者。既登初住。无还凡理也。不退者。不起二乘心也。第二释不动云。不为贪恚所动也。第三释不动云。不为四魔所动。理推不应尔。但菩萨舍寿之时。不以死苦移念故耳。宝亮曰。第六结果也。戒定慧悉结在初地。夫不修则已。修则俱修。岂容但戒而无定耶。所以结有前后者。逐义势耳。尔时戒心坚固。所以结之不动耳。定以静摄安忍。即结堪忍也。慧以照了离畏。即结无畏也。戒是定因。因定发慧。以次第也
  善男子云何名为圣行(至)以是义故须名圣行
  案。僧宗曰。第八科结圣行名也。有圣法举无漏法体也。常观空者。举法界之境。以成圣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