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 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辨四相常无常义出往生不动国义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
  琉璃光与佛论生不生义辨四相常无常义出往生不动国义辩涅槃本有举闇中井及七宝等譬显五种因义谓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长因远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罗蜜有不得义
  德王品之第二
  尔时琉璃光菩萨(至)修敬已毕却坐一面
  案。僧亮曰。前说此土秽恶者。盖戒行人之常辞
  尔时世尊问彼菩萨善男子汝为至来为不至来
  案。僧亮曰。上说彼土清净众。欣其来致问。以遣着也。僧宗曰。不异净名昔与文殊。因去来以辨无常也。宝亮曰。假名道中。有彼此去来也
  琉璃光菩萨言世尊(至)若是无常亦无有来
  案。僧亮曰。诸法生灭。不相知也。至则此生。不至则彼灭。生灭理隔。并无来也。宝亮曰。假名相续道中有来有至。实法则无
  若人见有众生性者(至)常乐我净则无去来
  案。僧亮曰。已说诸法。无去无来。今明见去来者。是颠倒也。宝亮曰。寄斥此中时众勿取相憍慢。见有去来。而听法也
  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问唯垂哀愍少见听许
  案。僧亮曰。自彼之此。正欲问所不知。非欲陈已所知略酬既竟。故云且置也
  佛言善男子随意所问(至)是故应当专心听受
  案。僧亮曰。有三意。一往许问。第二叹法难值。第三诫其听法之难也
  时琉璃光菩萨摩诃萨(至)大涅槃经闻所不闻
  案。道生曰。虽复无据会亦同涂。是以远来致斯请也。僧亮曰。既蒙许旨。即咨所问也。僧宗曰。问与德王同也。但举其初问。余后不复列也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至)是则名为闻所不闻
  案。僧亮曰。彼来诸人。或有不及。是以致诫也。恐时来会者。生高下之心。是以寄言大士。乃密诫余人也。宝亮曰。能如是解。亦即是闻不闻也
  善男子有不闻闻有不闻不闻有闻不闻有闻闻
  案。道生曰。佛说而彼听。即显闻矣。更与四句。以尽其美也。僧亮曰。答前有应定有之难也。谓有为之法。虽有而修道。则无不修。则有何得难言有必定有也。答初难已。五难自释也。僧宗曰。此四句。二句浑法。二句定理。有浑有定。岂可一句执定耶。有不闻闻者。若声未生之时。为不闻。众缘会在于现。是则名为向不闻法今得闻也。理亦如是。虽不可闻。非不假诠以入理。岂可定说耶。有不闻不闻者。此一句还定理也。有闻不闻者。复是浑句也。前难意欲使定是闻者。不可为不闻故。此云闻不闻也。谓已闻之声。谢在过去者。不可重闻矣。有闻闻者。还定声教是可闻也。谓前声亦生耳识。后声亦生耳闻也。宝亮曰。正答问也。此四句并置涅槃之上。初不闻闻者。不闻谓涅槃也。未有机感。所以名为不闻。今日缘发则闻。故云本所不闻今得闻也。有不闻不闻者。此不闻与前不闻。言同而旨异。前举涅槃体不可闻。此举众生无感机故。不闻斯理也。又一解。前不闻法身灭。闻与不闻但闻。众生惑故见耳。是则虽闻即不闻也。有闻不闻者。众生有缘惑故一往得闻。若更不进德。后不复重闻。故言闻不闻也。有闻闻者。初有惑故得闻。后更进德。则有重闻之义也。智秀曰。此通遣诸难也。体绝名相。非是可闻之法。藉缘具故。得闻其名。谓不闻者闻也。不闻者。涅槃之理。于无德者。无能闻之缘也。闻不闻者。声是闻法。一谢之后。不可重闻也。闻闻者。可闻之法从缘。而前念后念皆可闻
  善男子如不生生(至)不至不至至不至至至
  案。僧亮曰。生义易了。故举以譬闻也。至不至亦如是也
  世尊云何不生生善男子(至)初出胎时是名不生生
  案。僧亮曰。有为是世谛也僧宗曰。五阴为因。行人为果。因果相成。为安住也。宝亮曰。未出胎为不生。出胎为生故言不生者生
  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至)是名不生不生
  案。僧亮曰。内法有为中。无不生者。言涅槃也。僧宗曰。始终求其生相。永不可得
  云何生不生善男子世谛死时是名生不生
  案。僧亮曰。死时者最后念也。后念是生。生是生过。是则非生也。宝亮曰。本有今无。故言生者不生也
  云何生生善男子(至)念念生故是名生生
  案。僧亮曰。前念后念。相续不断也。宝亮曰生生不断凡夫相也
  四住菩萨名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内法
  案。僧亮曰。三住见谛结尽。四住欲界思惟结尽。于欲界生。虽生不生。以生自在故也。僧宗曰。愿力故生。非向生生者。宝亮曰。四住断见谛烦恼尽。故生是现生。非实业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