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十卷(10)

自下第三明无挂碍。如是无碍名为虚空明喻似法。如来得已一切无碍辨法同喻。亦以如来得菩提时证穷法实见一切法平等无碍故就论之。故言佛性犹如虚空

  自下第三明无挂碍。如是无碍名为虚空明喻似法。如来得已一切无碍辨法同喻。亦以如来得菩提时证穷法实见一切法平等无碍故就论之。故言佛性犹如虚空结法同喻
  上来三番广明如空。以是下结。以是三义似空因缘我说如空
  下次辨异。文别有四。第一迦叶征喻同法令空是有。二佛为辨异。第三迦叶举喻类空令空是有。四佛重辨异。初中如来佛性涅槃非三世摄而名为有举法类空。虚空亦非三世所摄何故非有征空同法下佛为辨。明涅槃等有处无故对无说有。虚空之体无处不有是故不得对无名有。于中初先辨法异空。为非涅槃名为涅槃为非如来名为如来为非佛性名为佛性略以标举。下广释之。先解涅槃。初问后释。一切烦恼有为生死非是涅槃。为破如来有为烦恼非涅槃故宣说涅槃以此为有。次释如来。先牒后解。阐提乃至辟支佛等非是如来。为破此等非如来故宣说如来以之为有。下解佛性。先牒后释。墙壁瓦石无情之物非是佛性。为简此等非佛性故说性为有。性有二种。一能知性。谓真识心。此真识心众生有之外法即无。故上说言夫佛性者谓众生也。又妄心处有此真心。无妄心处即无真心。故上说言凡有心者悉有佛性。二所知性。所谓有无非有无等一切法门。此通内外不唯在内。今此所论约初言耳。一切世间无非虚空对于虚空辨空异法。一切世间无有一处而无虚空知复对何说空为有
  第三迦叶举彼四大类空令有。云何为类。若佛宣说世间无有一处无空不得对无说空为有。世间色处悉有四大。亦无有处而无四大无无可对。亦应不得说大为有。世间无有无四大处可以形对而犹得名四大为有。世间虽复无处无空可以形对何为不得说空为有。迦叶此言如来不答何故不答。以非问故云何非问。世间空处则无四大。对彼无故说大为有。无有一处而无虚空。知对何无说空为有。为是不答
  自下第四如来重复对上初问简法异空。若言涅槃。非三世摄虚空亦尔是义不然牒以总非。何以下释。释中有三。一明法异空。二虚空性下明空异法。三是故我说佛性常下总结其异。就初段中涅槃是有总明异空。下别显之。为智所照名为可见。为心契会名为可证。具足平等法门之身及不思议变化之身故云是色。可为行者寻求趣入名为足迹。可以言论称曰章句。体备万德称之为有。德状殊分说之为相。为心攀历故曰名缘。众圣同趣名归依处。离世纷动说为寂静。体无闇障名曰光明。永绝危怖称曰安隐。究竟所到故云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摄总以结之
  自下第二明空异法。空无是法是故名无明空是无。若有离下破有显无。先破其有却显其无。以诸外道计空为有故先破遣。于中合有十一复次。初一约就非色心法破空是有。次一约心破空是有。后九约色破空是有
  初中若离如是等法更有法者举他所立。谓离向前涅般之法。应三世摄以理征责。虚空若同是有法者重牒所立。不得非是三世所摄以理遮责
  第二约心破空有中。世人说空名无色等举他所立。即心数者征同心法。若同心下征为三世。若三世下征为四阴。是故离下结成无空
  就后九番约色破中。初破虚空体是光明。二破物住处以为虚空。三破空次第。第四破其空实等三以为虚空。五破空可作。六破无碍处以为虚空。七破虚空与物共合。八破指住处以为虚空。九破虚空为物所依
  初中外道言空是光举他所立。若是光下征令是色。虚空若下征令无常。是无常下征为三世。若三世下以是三世征为非空。亦可说下立空为常。翻破前执虚空是常。便非三世乃至非色。云何外道说为光明。就其意解说空为常。未可专决故云亦可
  第二番中人言虚空即是住处举他所立。若有住下征为色法。而一切下征为无常。三世所摄征为三世。虚空亦下明空是常三世不摄。翻破前执常非三世即非色法云何言处。若说处下结以显非
  第三番中复有说空即是次第举他所立。如去墙壁空相渐现名为次第。若是次下征为数法。若可数下征为三世。若三世下征为无常
  第四番中夫虚空者不离三法举他所立。一空二实三者空实列他所立。有人宣说无物之处是虚空界是故言空。复有人言物住之处是虚空界是以言实。有云并是故言空实。下就破之。若言空是牒举初句。空是无常征以显非。何以下释。实处无故所以无常。若言实是牒举第二。空亦无常征以显非。何以下释。若空实是牒举第三。空亦无常征以显非。何以下释。二处互无故是无常。是故已下结空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