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七明二世有无者。慈氏出世在于贤劫。贤劫千佛。诸经同说。过去未来二劫之中千佛有无。经说不同。如观药王药上经中。释迦佛言。我昔于妙光佛末法中出家。闻是五十三佛名。以心喜故。后转教人。乃至三千人同音赞叹。一心敬礼。即时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华光佛为首。下至毗舍。于庄严劫成佛。过去千佛是也。中千人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人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当得成佛。依此经文。三世有千佛也。大智度论第九卷云。前九十劫有三佛。后一劫有千佛。九十劫初劫有毗婆尸佛。第三十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二名鞞怒婆附。第九十一劫初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飡陀。二名迦那含牟尼佛。三名迦叶佛。四名释迦牟尼。贤劫经言。从拘留秦佛。至九百九十九佛。共出前半劫。后有楼至佛。独用半劫。楼至灭后。更六十二劫。空过无佛。过尔有一佛兴。号曰净光称王。寿十小劫。过此佛后。复三百劫。亦空过无佛。依此经论。去来二劫应无千佛。云何和会。解云。有无二说。皆实不虚。所以然者。随机见闻。有无不定。故说有无。皆不相妨。问。贤劫之量。以何为限。楼至如来独用半劫。为一相续。故是一寿为多。过去故为多寿。解云。金刚力士经言。昔有转轮圣王。千子发心。愿求作佛。王欲试其谁先得佛。于是取千筹。以香汤洗之。令千子取。得第一者。最初成佛。如是至九百九十九佛。最后一子。为第千佛。诸兄讥言。我等成佛化人已尽。汝后作佛。何所度邪。于是小子闻此悲泣。后复思惟。世界无边。众生不尽。我今发愿。愿我后作佛时。寿命与诸兄等。所度众生。其数亦同。于是地动。佛与其记。是因缘故。独用半劫。以啼泣故。名啼泣佛。于是诸兄即愿作金刚神护楼至佛。贤劫经中亦同此说。依此经文。一寿之量。等诸兄等。言一寿者。数多为一。一本所垂一名出故。贤劫量者。相传说言。六十四劫为一大劫。名贤劫等。所以然者。火水风劫一周转讫。合六十四。以此为限也 次第八三会增减者。然通论一化说法之会。有无数会。何得唯云而说三会。度尔许者准度前佛所遗弟子。通论诸佛度先所遗。此亦未必唯在三会。或一二会。度先所遗。或有四五乃至十会。然今释迦弥勒二佛。齐有三会度先弟子。但其所度有多小耳。如菩萨处胎经。佛语弥勒言。汝生快乐国。不如我累苦。汝说法甚易。我说法甚难。初说九十六亿。二说九十四亿。三说九十二亿。我初说十二。二说二十四。三说三十六。汝所说三人。是吾先所化。九十六亿人。受持五戒者。九十四亿人。受持三归者。九十二亿人。一称南无佛者。汝父梵摩净将八万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开度。乃至广说。案云。三会唯度小乘弟子。以皆证得阿罗汉果故。若论大乘根性之人。令得无生忍等果者。无非先佛之所化度。故无限于三四会等。于中委悉文处当说也 次第九明发心久近者。佛本行经第一卷云。昔有如来。号曰善恩。弥勒菩萨。于彼佛所。最初发心。弥勒菩萨。在于我前。四十余劫。发菩提心。然后我发道心。昔有佛名示海幢如来。我于彼佛国。作转轮王。名曰窂□。弓初发道心。智度论第二十四卷云。释迦牟尼佛。与弥勒等诸菩萨。同时发心。精进力故。超越九劫。案云。释迦弥勒各有众多。同时前后。皆无妨也。问论说释迦所超九劫。为是大劫。为是小劫。若是大劫。同劫成佛。何得言超。若是小劫。在前一劫。云何超九。若言释迦应在弥勒之后九劫成佛。而今同在一劫成道。所以得言超九劫者。云何而言同时发心。解云。此中所超。准是大劫所以然者。言超劫者。非就实行。但依获准。示其超耳。谓三僧祇已满之后。修相好业。应迳百劫。而于九十一劫。修满故。言超九也。论说第九十一劫中千佛出世故知其九亦是大劫。然此二菩萨同时所发。是不定心。若论决定发心之时。弥勒发心九劫已后。释迦乃发决定之心。故应在后九劫成道。而今超九。同在一劫。此论约彼最初发心。故言同时发心之耳。由是道理不相违背也。余处所说超十二劫。准此应知也 次第十明证果前后者。如十住结结经云。弥勒菩萨方习菩萨行乎。莫造斯观。所以者何。慈氏积行恒沙数劫。先以誓愿成等正觉。吾方习行而在其后。案此而言。弥勒之本在先证果。然释迦证果经说不同。如因果经言。善慧菩萨。功行成满。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生兜率天。名圣善白。梵网经言。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乃至广说。案此而言。寄迹表本。善慧菩萨生兜率本在十地。释迦如来坐树下时。本方证果。又法华经寿量品云。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至广说。案此而言。释迦证果。有久有近。弥勒成道。例亦应尔。良由多本共垂一迹。所以异言。莫不皆实。由是道理。不相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