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净名玄论 第七卷

净名玄论 第七卷 (会处上) 第三论会处 凡有二门。一释会处。二明净土 论云。欲遍通众教。宜具三门。一知名题。二鉴旨归。三识分齐。上已叙其二。今次论第三 第一释会处 江南旧释
净名玄论 第七卷 (会处上)
  第三论会处
  凡有二门。一释会处。二明净土
  论云。欲遍通众教。宜具三门。一知名题。二鉴旨归。三识分齐。上已叙其二。今次论第三
  第一释会处
  江南旧释。以室内外。分经为三。初有四品。在室外说。名为序分。中间六品。室内说之。名为正经。后之四品。还归室外。名为流通。所以然者。净名托病方丈。念待激扬。前之四品。但叙如来说法述德命人。为问疾由致。故称为序。中间六品。在于室内。始谈妙法。目之为正说。后之四品。利物已周。还来佛所。印定成经。故称流通
  北土相承云。此经凡有三会。始自佛国。终菩萨品。谓庵园会也。问疾以去。至乎香积。方丈会也。菩萨行品竟乎一经。庵园重会
  今以一文。总征二释
  说方便品。在何处耶。若在室外。即事违文。若室内说者。复乖上释。若谓此品集经者意。非净名自谈。既无时事。何所集耶。又方便亲序现疾。说法何得非净名之言。又室内说法。凡有二时。方便一品是其初集。略说法门。问疾以后。方丈重会。广宣妙法。何得以前说为序。后谈为正
  若谓此经但有三会。是亦不然。既重集庵园。为二会者。亦再聚方丈。宁非两集。若初集方丈。以略非会者。庵园但有一品。宁复广耶。又庵园说净土因果为一集者。方丈明法身因果。宁非会耶。今所释者。华严七处八会。斯经二处四集。言二处者一庵园处。二方丈处。庵园为佛处。方丈为菩萨处。庵园为出家处。方丈为在家处。庵园他业所起处。方丈自业所起处。他业所起处者。庵罗女园。为佛起精舍。明未曾有室是居士净业所起也。庵园在城外。方丈在城内。显公传云。相去三里。所言四会者。一庵园会。二方丈会。三重集庵园。四再会方丈。以此分经。实为允当也
  问。华严不起寂灭道场。现身七处。此经四会。可得然乎。答。华严明不起。此经明起。起与不起。皆不思议。故华严称不思议解脱。此经亦称不思议解脱也。问。华严不起道场现身七处。可不思议。此经既四处往反。何名莫测。答。此经四会。虽有去来。实无往反。故文殊去而不往。净名来而不至。来而不至。故无所从来。去而不往。实无所去。故善来文殊不来相来。来既不来相来。去亦不去相去。故来去宛然。而实无往反。故名不思议也。问。此经既有二处四会。为有序正流通以不。答。准例华严。具含二意。如是六事。可两望之。以初摄初。则属初会。望于一部。属序分经。流通亦然。从阿閦佛品叹法美人。以后摄后。属于后会。若望大段。则属流通。问。如是六事。盖是序庵园时应事。但属初会。云何为序分耶。答。如是六事。虽序庵园时处。而为成一经。复得属大序。流通亦然
  次别释会处
  要具五事。嘉集方名为会。一有处所。二有时节。三有化主。四有徒众。五说教门。五事和集。众生悟道。故名为会。如四百观论云。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如是则生死。非有边无边。论中略明三种。一有真法。二有说者。三有听人。具此三缘。故有轮不得无际。阙斯一事。则生死非是有边。今广明五事。则为五阶。化处不同。前已略说。净土义中。当广明之。言化时者。此经凡有通别二时者。言通时者。旧云。净名是佛成道第三十年所说。又云二十六年说也。所言别时者。就此四会。有二种不同。一时事先后。二集法次第。时事先后者。第一方丈初会。第二庵园次会。第三方丈再集。第四庵园重会。问何以知然。答。五百长者与净名为法城等侣。问道参无时不集。而宝积已至。净名近而不来者。当知有疾。以其疾故。国内近众。皆来问之。因以身疾。略为说法。故无数千人。皆发道心。即方便品。故知先有毗耶初会也。但初集之时。人天众小。利益未多。犹未足畅其神慧称现疾之怀。但佛与净名。既同为化物。故两心相鉴。居士既托疾毗耶。如来庵园说法。为之集众。故遣使问疾。声闻菩萨。皆叙不堪。方有庵园会耳。次命文殊。令往激扬。广宣妙法。故有方丈再集。但化事既周。还来佛所。如来印赞。使谈妙法。故有庵园重集。以时事推之。必如此也。二集法次第者夫欲结集成经。必须先明如是我闻一时佛所住处与大众俱。若发轸即序净名时事。便不得成经。胜鬘之例。事亦如是。故先明庵园会也。庵园集既竟。将发遣使问疾之端。故进序方丈初会。叹净名之德。生时众尊仰之诚。叙其有疾发如来慰问由致。故次有方便一品毗耶会也。余之二集。同上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