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金光明经文句 第六卷

金光明经文句 第六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释正论品 正论者。正名为圣。圣有二种。一世圣。二出世圣。论名核实。一核事实。二核理实。此品是先王旧法世世相传。先王传力
金光明经文句 第六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释正论品
  正论者。正名为圣。圣有二种。一世圣。二出世圣。论名核实。一核事实。二核理实。此品是先王旧法世世相传。先王传力尊相。力尊相传于信相。信相又传其子。其子又传于后世。世世正圣世世善实。即是先王之法言。亦是世界悉檀立名名正论品。王行此法法律相应。阴阳以之调。日月以之顺。百谷以之丰。万民以之乐。社稷以之安。治化以之美。即是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亦是为人悉檀立名名正论品。王用此法外敌不敢谋。内奸不敢惊。妖星不敢现。恶虹不敢行。暴风不敢动。疾雨不敢零。是则祸乱不作灾害不生。亦是对治悉檀立名名正论品。此之世善本金光明。从金光明出此正论。善用此正论。天宫天身以之光明。天力天威以之增长。天心为之倍乐。天之法味为之倍更深远。即是先王之至德要道。亦是第一义悉檀立名名正论品也。此文是流通中第二意。明人王弘经感通冥圣。天王佐助善政兴隆。文为二。一长行说事本。二偈颂说正论。长行中对告地神说昔尊相。如文。偈有八十二行。文为四。初二行半集众。次三行半发问。次一行结问开答。后七十五行梵天答。即说正论也。集众文为三。初一行是佛叙尊相欲为天子。说先王本法。次一行佛叙尊相诫听。次半行明说论处所。次四王发四问。一问云何呼人为天。二问非天所生而名天子。三问处王宫殿何故名天。四问以人法治世那得名天。次一行成前起后。可见(云云)。问既有四。答亦为四。一答天护其入胎。虽是人子而称天子。三十三天各分己德。虽是于人而称为天。虽处人宫殿用天律治世。虽是人主而称为天。虽是人法治世。令众生行善多生天上。以因中说果故称为天。从汝今虽以下是梵答。文为二。初十行半略答。后六十四行半广答。略中有四。初一行半许答。次因集业故一行略举昔因今果答其问王义。次五行举三义答其问天义。次三行举三义重答问王义。答天举三义者。未入胎入胎分德力加是也。以护胎故称为天子。答第二问也。以分德故有其天德。故称为天。答第一问也。神力所加修善遮恶。后必生天。因中说果故称为天。答第三第四正法治世名为天问也。答半名为天三义竟。从半名人王已下答有三义故称半为王。一名执乐者。乐由于王。王执此乐使天下和平。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老者击壤小骑竹马。谁不归德。故执乐者名王。二者遮恶为民除害。天不亢旱地不洪流。草不折伤民无疾疠者。谁不归德。故遮恶名王。三父母者。诲示祸福导语善恶。制礼作乐而民知禁。谁不归德。故父母名之为王。能为民下作父母。故诸天护之名为天子。以遮恶不起诸天分德名之为天。以执乐故因中说果复名为天。非但半名人王义成。半名为天三义亦显。从若有恶事下三十九行三句广明非法不得名天不得名王。六义俱失。三十三天各生嗔恨。是天不护。不护故非天子。是诸天王各相谓言。是天不分德。不分德故不得名天。舍远善法增长恶法。则无天因。宁得因中说果叹人为天也。生大愁苦者。无执乐义。疾疫流遍无遮恶义。纵恶不顾善无父母义(云云)。从当正治罪下二十四行三句更广说六义。当正治罪即父母义。诸天护持即天子义。以灭恶法即魁脍义。魁脍名典军。遮制恶鬼。鬼畏典军不敢乱行也。修习善法即执乐义。应各为说即示因果义。诸天即分德义。还以六义消文。皆可寻(云云)。此中应明观义。自思之(云云)。问金光明是正论本。其意云何。天者即法性金也。法性作依止故言天护。分德者即光也。报身与法性冥。即是分德也。神力所加者即明也(云云)。又父母者即金也。法性为父母故。遮恶即光也。执乐即明也。以此为本故能正论尔。如半名人王半名为天。为世间正论。半名出世间正论。本末相关。即此意也
  释善集品
  此转轮王集众善法如海导师。善海无涯六度则摄。六度又广。二度略摄。谓檀与智。提如意殊舍四大地。满中珍宝以用布施。即集檀行也。合掌而立请宝冥尊者。宣扬显说是金光明。即集智行也。檀智既然。余法亦尔。从行得名故称善集品也。此六度不同是世界悉檀集善也。修于五度是为人集善也。修于智度是对治集善也。皆波罗蜜是第一义集善也。从此四集得名故言善集品。此品是第二人王弘经。上明世间正见感动天地。此明出世正见感动贤圣(云云)。文为二。初对告地神。二以偈说。偈有六十四行半。分为二。初四行通明因地行檀。次六十行半别名善集施财施法。别为六。一六行半明事本。二十一行半明圣王请法。三十九行半明尊者宣扬。四十行半明轮王行施。五二行结会古今。六十行半引因果以证以劝。悉如文。就此品论金光明者。善集波罗蜜金也。集般若光也。集五度明也。就宝冥论者。在一窟中金也。面如满月光也。读诵如是经明也。就二人作者在窟中金也。许为王说光也。王提如意珠雨四天下珍宝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