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金光明经疏(7)

善集品 善集即是释迦本身。宝冥即是阿閦本身。品中正明善集王事。故以为名。就品有二。初长行表。后以偈释。偈中有二。初五十一行半明因。第二从

  善集品 善集即是释迦本身。宝冥即是阿閦本身。品中正明善集王事。故以为名。就品有二。初长行表。后以偈释。偈中有二。初五十一行半明因。第二从尔时为王说法比丘下十二行半明得果。就行因中。有二。初四行明布施行。二从又过去世下四十七行半明智慧行。布施行有四。初一行舍国城。次一行舍珍宝。次一行舍眷属。次一行舍身命。就第三得智慧中有二。初十八行明求法因缘。第二从时宝冥尊下二十九行半正听法。于中有四。初十一行明受请。二从是时宝冥下八行正为说经。三从是时大王下二行半明闻法欢喜。四从为欲供养下八行明报恩供养。就第三说法得果中有三。初两偈结会古今。二从我于尔时下八行半明得果。三从所得功德下三行合结因果
  鬼神品 此品明四众听受则有胜善为鬼神所护。故从之受名。就品有三。第一从品初二十六偈劝众听受。第二从大梵王天下四十八行半明八部守护。第三从是经典者下二十七行半明具诸胜果。就初有二。初长行及二行偈正劝听受。二从是妙经典下二十四行偈叹经力大。就初有二。长行及偈。长行中初举供养诸佛功德。次举智。佛所行第一义处。后劝云欲得如上功德智慧应听是经。偈颂可知。就第二叹经力中有二。初九行偈正叹经力。二从随所至处下十五行偈举益劝听。就初有两。初二行叹拔苦力。从是经甚深下七行叹生福慧。初中一行叹经力。一行明拔苦恼。第二亦两。初两行半明叹经德。初中后善者明戒定慧是三也。亦可序正流通为三也。二从若入是经下四行半明生福慧。于中初两行明生智慧。入法性者明证法身也。得见我者谓见应化二身也。次两行半明生功德。就第二举益劝听中有二。初两行正劝忍苦听受。二从听是经故下十三行明听经有益。于中有三。初一行半明听者灭恶相。二从于说法处下五行偈明说者得胜相。胜相者。言若下法坐而为大众。于法座上犹见佛菩萨色像及余形色等事。如前无异者。言本时无如此相。灭后亦无如前也。三从成就如是下六行半偈令得胜果。于中初四行半正明得胜果。胜果者。言内有诸佛所赞威德名称。外破怨敌恶梦恶业。入陈胜他等事也。次从名闻流布下两行偈结。就大段第二明八部守护中有四。四行半明供养。二从生不思议下五行半明恭敬。三从如是大悲下四行明赞叹。四从如是众生下三十四行半明拥护。文相可见。从是经典者下二十八行偈。是大段第三明具诸胜果。于中有二。初二十六行别明八事。八事者。初一行一句增色力。第二两行除祸灾。第三四行出地肥。第四两行生快乐。第五三行生谷菓草木。第六三行三句生好华。第七八行光明照益。第八两行阴阳调适。后两行偈是第二总结也
  授记品 前三品明得因益。自下四品大段第二明弘经之人得果。于中有二。初一品正明得果。后三品明举缘修因成得果义。自前正论品等虽明得果之人未明记莂故。今一品正明得记。得记必由胜因故。后三品广示往因成得记义。授者与也。记者决也。与信相等决得佛果故名授记品。就品有四。初明受记众集。第二从佛告下正明授记。初明信相记。次明二子记。后明诸天记。第三从尔时道场下。明树神生疑有三。初略表。二从世尊下广释。三从世尊是天子下结请。第四从尔时佛告下如来释疑。于中有三。初略表。二从何以故下释。三从是故下结。因缘者。言天子内有修行善因。外有如来本愿之缘。故名因缘。又复闻经生净心善因。依闻大士授记之缘故得授记。以随相修者谓六波罗蜜等行。言此天子已于过去随缘相造修行也
  治病品 自此以下三品。是大段第二明举往修因成得果义。即是广明授记因缘以遣上疑。于中有两。初二品正成授记品。傍显寿量品。后舍身品正成寿量品。傍成授记品。初之二品正明十千天子作鱼身。闻法之因故今日得记。故言正成授记。即显释迦曾作长者修慈悲行令得成佛。故言傍显寿量。后一品正明释迦曾作王子修大悲因。今得成佛故言正显寿量。佛既修因得果。信相何由不然。故言傍成授记。于二品中此治病品明得记远缘。流水品明得记近缘。近远可寻。此品明释迦昔日大悲治病故名治病品。就品有二。初诫许说。二从过去下明正说。正说有二。初述本生。二从是时国内下明本事。初有两。一明本生时处。二从是王国中下正明本生。就大段第二明本事中有二。从初讫偈后长行一行半明慈悲体。二从时长者子下明慈悲用。就初有五。一明国人有病。二从善女天下明思惟欲救。三从时长者子明请问医方。四从时父长者下明父为说。五从善女天下明闻说得解。初二可解。就第三中初以长行发起。次四行正问。正问有四事。初一行问病因缘。次一行问病饮食。次一行问病医药。次一行问时节。病因缘者是四大五藏五缘。四大不调五藏伤损。令诸根有病。如肝恶眼病。肾恶耳聋也。生病缘多坐多眠得水病。多行多倚多语生风病。又多坐生热病。多淫生一切病则等分病也。又火少令痰饮多。若火多令热多。若风多吹火增热。水多痰增冷也。病饮食者有六。一过量食。二小量食。三过时食。大饥方食。四逆时食。未饥强与。五妨碍食。食肉竟饮生乳等。六不曾食而强食之。如南人饮浆。北人如饮乳。又苏蜜等分服之即死。又苦菜和蜜食令不能男。并是妨碍食。又风病人食冷湿味令人度寿。若热病饮酒。食小麦生牛肉等令人失眼咄血。若痰病食甜肥辛酢。令人[口*赖]鼻多汁[病-丙+带]下等。文言身火不灭者。若食饱热病。应息而不息者有病故也。水过损肺即是痰病也。治病药者病难有四。一风二痰三热四等分。此四种各有三品。一者可治此是新病。四大犹强也。二者恒治不差。此是四大过伤也。三者不可治。见有必死相故。若论药品如下文说。病时节者。四月至五月风生时。六月七月风病起时。八月九月风灭时。次六月七月热生时。八月九月热起时。十月至正月热灭时。次十月至正月水生时。二月三月水病起时。四月至七月水病灭时也。就大段第四答中有二。初一行是佛序父答。后十六行正是父答。于中有二。初三行定时节。后十三行正是治病之方。三三本摄者解有二师。初解云。一年有四时谓春夏秋冬。春为气首冬为气末。一时之中各有三月日。谓孟仲季。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后三时例尔。正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春分。四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夏分。七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秋分。十月为本摄后两月悉属冬分。四时各有三月。故言三三而说。初月为本摄后三月。故云三三本摄。此是本摄末。又言。正月二月正是春时。木于中王。土寄三月摄属春时。四月五月正是夏时。火于中王。土寄六月摄属夏时。七月八月正是秋时。金于中王。土寄九月摄属秋时。十月十一月正是冬时。水于中王。土寄腊月摄属冬时。土寄四季以正时为本。各各三月并摄于中土故言三三本摄。此是主摄客。客是土也。第二解云。依佛法中年有三时谓冬春夏。冬为气首夏为气末。一时之中各有四月。废去秋时。三时之中各摄秋时一月故。一时中有四月日。故言三三本摄。初三字举秋时三月也。次三本字谓冬春夏中本三月也。四时之中何故偏废秋时者。释言。凡有二义。一为破保常之执。秋时成就人皆此时保常为乐故。欲破其执废去秋时。二开后安居立迦提月。安居本名夏坐。八月半以还若是秋时便成秋坐。故宜废之也。二二现时者亦有二解。第一解言。四时之中各二月日以为正时。土寄四季各以月日摄属阴阳合成六时。六时者正月二月是木王现时。四月五月是火王现时。七月八月是金王现时。十月十一月是水王现时。十二月三月是阳土寄王。六月九月是阴土寄王。王名为现。故言二二现时足满六时。第二解言。依法三时时有四月。各有初分后分合成六时。六时者。从腊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此二月是春时初分现。从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此二月是春时后分现。从四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夏时初分现。从六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夏时后分现。从八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冬时初分现。从十月十六日至腊月十五日。此二月是冬时后分现。故言若二二说足满六时。就第二正答中有二。初十一行半明随时发病。次一行半明违时动病。就初有七。初一行答上第二病饮食问。次一行答上第一病因缘问。第三一行半答上第三病汤药问。第四二行答上第四病时节问。第五两行半重答上第三治病药问。第六两行重答上第二病饮食问。第七二行半重答上第三治病药问。所以三过重答治病药问者。初一段示未得病前以药防护。次一段明得病时以药治之。后一段明治病之后以药补之。所以两过答第二者。初明食能资身无病。后明食欲损身生病。第一文言医方所说者。谓本草诸药方中明饮食有宜不宜。不宜不依之也。第二中言代谢增损者。谓四时来去四大增损也。第三中言六大者。即是六府。一大肠二小肠三脾四三焦。就二傍光为六。第四中言风病夏动者。夏毛孔开通外风得入故也。热病秋动者。秋时毛孔闭塞热伏内不通故也。第三等分冬发者。春时动水肺病不差。至秋动热热病不差。至冬具动一切病故也。肺病春增者。二月三月是二阴痰病起时故也。第五中言风病夏服肥腻等者。夏月毛孔开通。宜以肥腻塞之。醎酢性热消水。令体坚实令风不入。热食流汗风出。又治虚冷风不得入也。冷甜即是苏乳等能治热也。等分冬服甜酢肥腻肥腻治风也。肺病服肥腻者。毛孔令水不入。辛热消水故能治肺病也。第六中言饱发肺病者。食饱既多肠胃盈满故发肺病。消时发热者。始食烂[廿/然]热还发食消也。后风聚虚中故发风病。第七中言风以酥腻者。风虚疎故以腻补之。热势未尽。欲荡治心腹故服下药也。等分病应以酥腻治风。以甜除热。以辛除水。肺病是水宜服吐药。次一行半除违时病。准前消息之也。从时长者子下是大段第二。于中有三。初明善言慰喻。轻病即愈。病重者。与药乃愈。第三合结。文相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