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六卷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六卷 (释依空满愿品竟)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翻经沙门慧沼撰 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最净地陀罗尼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将求菩提必须修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六卷
  (释依空满愿品竟)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翻经沙门慧沼撰
  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最净地陀罗尼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将求菩提必须修行。修行有二。即断恶修善。前忏悔等已明断恶。次明修善。修善之中发心修行。发心即发菩提心。谓要依止大菩提心行诸善行方能得果。所修行者即是十度。由斯十度能得诸地能破悭等十度障等。得五分法身成二胜果。故须明此发心修行。故前品后有此品生。释名者成唯识论云。总摄有为无为功德以为自性。与所修行为胜依持。令得生长故名为地。地持.摄论.瑜伽.庄严释皆大同。净谓清净离二障故。然大乘同性及证契大乘经说。其三乘各有十地。菩萨十地能除二障。极净名最即最净之地。依主释也。净摄能依。地是所依。总为别所依。或十地体即为无为功德为体。即此功德体离二障名为最净。最净即地名最净地。持业释也。陀罗尼名如前已释。由此净地得此陀罗尼。在此陀罗尼能净此地。俱依主释。不通相违。以陀罗尼令离五障得名净地故。若取十度等但名最净地。若取陀罗尼名最净地陀罗尼。解妨者。问。辨中边论及摄论等皆说。依十地行十行断十障证十如。此中何故不辨十如。答。略广异故。问。诸余经论说其十度。初六各三后四各二。何故此经十波罗蜜皆有五种。答。一一行中各有多门。诸圣教中影略而说。故不一准
  经。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
  赞曰。此品之内大文分四。一无碍光请二如来为答。三大梵赞扬。四时众获益。初请分三。初能请人。次请法轨。后正陈请。此初人也。能得菩萨四无畏故名师子相。离障名无碍。得智自在能照真俗名为光焰。此从喻及法为名
  经。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华香宝幢旛盖而供养已
  赞曰。请轨初由虔敬后陈供养。供养有多。如前已说。此起敬供养表问菩提心因如华。表成五分法身如香。表出二乘大智如幢。表四陀罗尼如幡。表此覆生如盖。故以华等供养
  经。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
  赞曰。正陈请。初问菩提心因。次问菩提心体。初也
  经。何者是菩提心
  赞曰。问体。初标问。次别问。后结。此标问也。应云何者是菩提何名菩提心。初菩提是真理心是二智六度
  经。世尊即于菩提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
  下别问。初依法空问。次依生空问。初中有三。初即菩提问。次离菩提问。后结所以。若即菩提菩提离三世故三世心皆不可得
  经。离于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
  下问离菩提之心。无有一法能离真如故。离如心亦不可得
  经。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无有事业非可造作
  下结所以。真理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故不可说。心无色相犹如于幻。无实事业不可造作。此意同于文殊所问发菩提心经论。菩提不可身得。不可心得。身假心幻故广如彼释。此但问心
  经。众生亦不可得亦不可知
  下约生空问。众生谓我。我体是无。但假和合犹如幻事。无实可得可知
  经。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下第三结问云。何诸菩提及心法俱不可取说。而有菩提发心能得。此甚深义何可得知
  经。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提微妙事业造作皆不可得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说心亦不可说无色相无事业一切众生亦不可得
  赞曰。下答有二。初答第二问。后善男子譬如宝须弥下答第一问。答后问中初印答后释答。印答中初印次征后释。此初也
  经。何以故菩提及心同真如故能证所证皆平等故
  下征及释也。征者可知。释中初释不可得不可说之所以。以菩提义及菩提心同依真如无能说得。离计执故
  经。非无诸法而可了知
  后释发心得于菩提甚深之义。但除其病。不无法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者乃得名为通达诸法善说菩提及菩提心
  赞曰。下释答有二。初标次释。此标也。初菩提释菩提体。所证。菩提心能证
  经。菩提心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中二相实不可得
  下释。初不可取说。后以不可得故下释甚深义何可得知。初中有三。初释次征后通。此释。初三世明真如菩提体。次心亦如是能证。前言心是第一义心。后言心是缘心。众生亦如是明人空。于中二相实不可得。合说二我俱不可得。同文殊问菩提心经依遍计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