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七卷(4)

经云。秘密主仰壤儜曩莾。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办诸事。所为义利皆悉成就者。于迦遮吒多波五类声中。复各有五字。其第一至第四字皆是慧门。已如

  经云。秘密主仰壤儜曩莾。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办诸事。所为义利皆悉成就者。于迦遮吒多波五类声中。复各有五字。其第一至第四字皆是慧门。已如前说。第五字皆是证门。今合说之。梵书以此五字皆同圆点。且如迦佉哦伽四字。增加至第十一声。皆于首上安点。若欲除去此点。而于次后字上累加仰字等。其字即与有点不殊。又梵字十二声中。第一是本体故。即次第二字是行。第三以去以诸画增加者。皆名三昧。第十一其上安点是证。第十二傍置二点是般涅槃。若此仰字。能遍智慧三昧声故。当知即是大空义。是故别说。不与前字相合论也。涅槃经此五字亦具明字义。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此圆点虽自体无门。而遍一切法门。如虚空远离众相而含万像。是故一切字门若加空点者。具自在之用。悉能成办诸事也。且如阿字门无生妙慧。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但以不自证知故。如贫女宝藏不能得其势力。发行时如方便开发。入证时如宝藏现前。尔时随意受用所求必获。故云加此空点者。诸有义利皆得成就也。次世尊说偈中。真言三昧门。圆满一切愿者。具存梵本应于真言之下更加道字。加行人一缘住于阿字。即名阿字三昧。此阿字三昧。即是开心明道门。余一切字亦如是。一切愿者。梵云萨嚩奢。是心所祈愿之愿。谓诸众生修此三昧门者。一切志求皆得圆满。此愿圆满时。即是诸如来不思议果也。常住之果无师之慧。犹能给与众生。何况世间悉地之愿耶。复次如来一一三昧门声字实相。有佛无佛法如是故。即是故不流即是如来本地法身。为欲以此法身遍施众生故。还以自在神力。加持如是法尔声字。故此声字。是诸佛加持之身。此加持之身。即能普作随类之身。无所不在。当知加持声字亦复如是。是故行者。但一心谛缘观此声字。自当见佛加持身。若见加持身即见本地法身。若见本地法身时。即是行者自身。故此一一门。即是如来不思议果。不从别处来也。具足众胜愿。真言决定义者。具存梵本。当云具一切所有胜愿。真言决定实义。此中胜愿。梵云嚩嚧。是具足种种功德。所谓三昧总持力无畏等。所愿已满所求悉备之义。与前愿字梵音各殊。所云决定者。且如阿字门。若声若字举体不生。声字之义即全举体不生。若证时。还只证此不生。中间更无间杂亦无异路。若见此真实义时。假使十方诸佛同时现前。说种种相似波罗蜜。欲令改易其心。然亦不生疑惑。故云决也。复次具足众胜愿者。是如来十世界微尘数内证功德。以决定故。一一皆成金刚印。从此自证身复起加持身故。云超越于三世。无垢同虚空者。即是净无垢不思议心地也。以大方便。于此地上画作普门漫荼罗。故经次云。住不思议心。起作诸事业。梵本具云心地。以偈中五字成句不可累书。然地即是心体。故但云住不思议心也。真言三昧门中。虽有如是不思议果德。堪能周给一国等赐众生。若诸众生。不能生难遭想供养修行。譬如王膳盈前无心饮啖则诸佛其若云何。故经次云。若到修行地。授不思议果。此修行地。即是净菩提心初法明门。例如声闻见谛以后复入修道位也。此菩萨于百字明门中。各见莲花胎藏漫荼罗世界海。其庄严相皆悉不同。先从佉字门大空轮中。以诃字门起大风轮。次于其上以嚩字门起香水海。次于其上以阿字门起金刚地金刚轮山。余如花严经说。于此百莲花藏一一世界菩提漫荼罗。各有十世界诸菩萨金刚等。以为眷属。此瑜伽者能不起于座。悉至如是诸佛会中。亦能次第询求诸善知识。故云初地菩萨化满百佛国也。非起见之而已。亦能以此百莲花藏转作自身。至于初地牙茎花庖等十心满时。一明门中开出十解脱门成千世界。皆是随分蒙授不思议果。至十一地畔。于虚空云海明门中。一一皆见莲花藏庄严世界性相形类展转不同。用作自身自在无碍。是名不思议果满也。次有二偈。劝信印成故云。是第一真实。诸佛所开示。此中开示。即是佛之知见。与法花义同。次半偈云。若知此法教者。当获诸悉地。是引诸佛道同劝信世谛。若真言行者。明解此法教中次第方便。以必定信如说修行。当得成就一切悉地。若为此说不然。是十方三世佛。有违负本誓欺诳众生罪也。次一偈劝住真谛。然此悉昙字母。幼童皆亦诵持。至于护摩供养等。韦陀世仙亦皆共作。而今此真言门。所以独成秘密者。以真实义所加持耳。若但口诵真言而不思惟其义。只可成世间义利。岂得成金刚体性乎。故偈云。最胜真实声。真言真言相行者谛思惟。得成不坏句。此声即是真言门。语密之体。如阿声中第一真实义。所谓本不生也。初云真言。梵本以多声呼之即是。即是总指百字门世谛字轮之相。次云真言相者。是此真言实相也。即此真言实相。由谛思惟故。一一皆入莲花台。句是迹息之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