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之余 次答果数寿量几时者。然世间之尊所有真言势力。极上不过一劫。佛所说者则逾一劫数。谓逾一劫复逾一劫。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秘密漫荼罗品第十一之余
  次答果数寿量几时者。然世间之尊所有真言势力。极上不过一劫。佛所说者则逾一劫数。谓逾一劫复逾一劫。如此无量乃至成佛也。是故世人所护悉地寿量及果。则有数限不逾一劫。今则不失。寿量无尽过于一劫数之量也。若事中释者。但随力能过若干劫。或过无量劫寿量不尽。亦是过彼世天也。故云超劫者。是通含不定之语也。克实而谈寿量。出过劫数受报亦无限量也。次答三昧者。略有多种。若诸佛及佛子。诸佛之大仙佛子众三昧。清净离诸想。有想为世间。二乘名离想三昧。若是世间瑜伽名有相三昧。此中三摩是等义。地是慧义。以慧观照如前三事皆空。以三事体空平等合而为一。是名三昧地也。然佛与菩萨三昧。皆离想清净。以此三昧正观三事。皆等更无分别离诸想故。本性纯白离诸染污。故名清净也。若有想者。谓世间一切三昧。谓随其果修行。望果修因有所希望。极至四禅八定处不得过。故非清净也。声闻缘觉虽得清净。然未能一切清净。以于烦恼所知二障尚未遍知故。未纯净也。世三昧又有二种。一者断见。二者常见。若断见而无分别。常者有少分别也。从业得果者。有成熟熟时。若得悉地者。于业自在得回转。须受亦得不受亦得也。心无自性故。心性离因果。云不者无也。于解脱相。业生生等诸虚空。成就及熟时业得果。若悉地得。当业回心之无性故。果因亦离。业生解脱。生如虚空者。谓世间有相三昧。犹有业望报而修故名成就。得是成熟名悉地也。若以此世间空。而回向此心之无自性。体既无相等于虚空无际。故得功德亦广也。回此心之无自性者。心名质多。质多者。犹如众彩庄严积聚名为质多。犹众彩所成故。即是无有自性。此即是因也。本因既无自性。当知所生之果亦无自性。所以者何。若因有生者果可有生。今既因尚待缘而成无生无性。当知生不可得也。以因果皆如是故。得解脱诸业也。或有说言。若如此者。便是无因无果堕断灭见者。此亦不然。但离业生之性。既离业生即有法性之生。等于虚空。虚空无边故。当知所成功德利众生事。亦无边无尽。故非断也。右以略说偈答金刚手问了。更以长行说之。云复次者。由前已说之事有所不尽。更续明之。故云复次也。谛听者。以此法转深秘旨要故。重戒令谛听也。此中略说五事。谓印色尊位及住并三昧。印谓手印契印也。改为形相也。色。谓本尊形相分段差别。置者谓方圆半月三角之类也。尊位谓漫荼罗中所住方位各各处所也(布置圣者位次)住谓本尊之像。非直彩画。而由真言及印等所引故。来至本坐加威而住也。现威验也。三昧谓随上中下分。寂忿悦等仪相也。请本尊如法。为印及形相。配置尊位。威验现前住于三昧所趣(所住处为)所住处名为趣。谓三昧趣也。要具明此五缘方。所云五趣者。趣是别别之义。由此五缘差别故云五也。由具此五故。世及出世间所有漫荼罗皆能解了也。然此五事。乃是古昔诸佛成最正觉。先佛成三菩提也(诸佛法也)法界虚空行。法界虚空行者。由体同法界成如来行故也。如是诸佛谓度无余界有情本愿故。为利乐安乐修真言门诸菩萨故。演说之。故令殷勤谛受也。金刚手言。如是世尊唯然愿闻者。是金刚手等十世界。及普贤等十世界大众。蒙佛告敕皆同声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故佛更说秘密漫荼罗法也。佛言有正等觉漫荼罗。置秘密中密。无上大悲藏等名。若无量等世出世漫荼罗同者。即是如来最正觉究竟之说也。然此大悲藏生。前已说竟。何故更说有何差别耶。然前虽说者是为秘密更。有秘中之秘。若不说此法者。即通达前法亦不得成。故为最秘要也。若解此者。一切世间诸漫荼罗悉皆同用之。无所不入也。其作法者。先作四方漫荼罗。其界唯用羯磨金刚智印。周匝相连以为其道。唯安所。其十字中又作十字金刚印。印如前作之。但以十字为异耳。其十字金刚印。上作莲华。仰而半敷。令此十字如花之状也。其花上又安八叶之花。即如前五佛四菩萨方位也。当以心想而置九点。即是台及八叶中各想一点也。此点即是大空之证。此成正觉义也。于此八业及中。当作方圆漫荼罗而画本尊之像。佛方坛菩萨圆也。此但是行人自为已作。不令示人。若作法时自在坛门而坐。自作灌顶等法。然后得作一切法事也。此事尤秘。但心存作之。不可形于翰墨也。又其台上当想如上十二字真言王。令其字一一分别置于坛上也。更问。连环置耶。以何为次第耶。又云花中安子者。谓画莲子。或十或过减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