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十五日 五百比丘集 已断诸结使 仙人不受习 犹如转轮王 群臣普围绕 四海及与地 所典无有表 降伏人如是 导师无有上 将护诸声闻 三明坏结性 一切世尊子 无有尘垢秽 已破爱欲网 今礼星中月 以是因缘。称朋耆奢能造偈颂赞如来德为最第一 所以称拘絺罗为四辩第一者。凡声闻四辩不必具足。或有法辩而无义辩。或有义辩而无法辩。或有应辩而无辞辩。或有辞辩而无应辩。拘絺罗尽具此四辩。舍利弗迦旃延亦有四辩。所以不称为最者。身子自以智慧为主。迦旃延自以撰集为主。故各不称四辩耳。虽复四辩亦不及拘絺罗。拘絺罗但辩一句之义。七日不尽况复四辩。岂可计量乎。以此事故为四辩第一 所以称难提比丘乞食第一者。余比丘虽复乞食。或不具戒。或有贪心。或左右顾视。心不专一。或避寒暑。然此比丘当乞食时。都无此事。乞食既精。施者福多。今故引喻。以况大小。有人问射法。一人射百步玄毛。一人射地尘出。何者为难。答曰。玄毛为难。虽射而不着地。此不足言也。若施乞食。若施众僧。何者为大施真阿练。喻中玄毛施不得真。喻其射空。其事虽难有得有失。箭着地者。喻施众僧。射毛虽精有失者多。射地虽易未曾失地。福田地厚故无增减。阿练精粗故有得失。难提得精故称第一也 所以称施罗一坐一食者。此谓头陀一行也。夫阿练法。或乞食。或坐树下。或闲居独处。今此一坐一食者。从早起至日中。若檀越施食。不问多少。其于一处坐食而已。若食未饱坐未移者。可得更食。若已起者不得复食。常一处食而不舍离。故称施罗为第一。所以言金毗罗比丘者。常行七家乞食。不得过七。所以然者。立誓限七故也。乞食时欲福度众生。专心念道无有贪想。若得好恶不以增减。随次乞食不择贫富。若一家二家得食时。更有布施者。足则止。不足便受。若至七家不得食者。便还所止思惟行道。不念明日当至某家不至某家。都无分别之想。故名七家沙门也。还则静坐敛心在道。故称金毗罗于七家乞食为第一也 坚牢比丘者。以常居山泽闲静之处为行。难提比丘。常以乞食耐辱为行。金毗罗比丘。以七家乞食为行。施罗以一处食为行。十二头陀各居一行。浮弥比丘者。守持三衣不离食息。或曰。造三衣者。以三转法轮故。或云为三世。或云为三时故。故设三衣。冬则着重者。夏则着轻者。春秋着中者。为是三时故。便具三衣。重者五条。中者为七条。薄者十五条。若大寒时。重着三衣可以障之。或曰。亦为蚊虻蟆子故设三衣。以是缘故常持不忘。故云第一。所以称婆差比丘者。本在家时常以家为患。出家求道常在露坐。若入房室常苦气闭。如似掩口。是以常求露坐思惟行道。然后身体调和气息通畅。行道无阂。以是因缘。称婆差露坐第一 所以称狐疑离越常处树下者。在凡夫地。欲求禅定。处在树下。依倚计意。以除缚结。余比丘亦在树下坐禅。所以不称者。以其不能一闻而自专思。此比丘一闻佛教。即能履行专意不舍。六年尽结。前离越者。乐游禅定。行止不异。乐习事殊故各称第一 所以称陀多索比丘乐空者。此比丘入屋解内空。出屋解外空。内空喻识。外空喻身。入屋达识空。出屋解身空。已了内外空。诸法亦如是。此比丘闻说空教戢在心怀。入屋见空即达身识。余比丘者。结尽然后达空。空心难获。贵其先得故称第一 所以称尼婆比丘五纳为上者。此比丘观身秽漏三十六物。无可贪贵。厌贱此身故。以贱物自障。或说曰。夫衣有可亲近者不可亲近者。何者可亲近。着恶衣令人羞惭自愧。是可亲近。着好衣令人自大奇雅。是不可亲近。弊衣助行。是以着五纳。此比丘善能内外相况故称第一 所以称优多罗比丘常乐冢间者。此比丘阿难弟子也。先师得道心自念曰。此身流转无处不更。在天上时服御自然。今以舍弃。若在人中为转轮王。七宝导从。亦复过去。或在畜生恒食草棘。此亦过去若在饿鬼融铜为食。或在地狱。刀剑为对。诸此罪形。皆以过去。今得人身。齐此分毕。古今所贵。皆是弃物幻危之形。无一可贪。俱当弃捐。便止冢间。复念曰。正欲在树下山泽。皆生民所贪。唯有冢间人所不乐。是以居之。冢间所乐唯有鬼耳。兼有狐狼乌鵄之属。今当入慈三昧以济彼类。以是故复居冢间。以是因缘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故称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