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释经论部·毗昙部 >

大智度论 第二十八卷(3)

复次菩萨智慧五波罗蜜佐助庄严。有方便力于一切众生有慈悲心故。不为邪见所妨。住十地中故。智慧势力深大。大故胜于声闻辟支佛。以大因故小者自坏

  复次菩萨智慧五波罗蜜佐助庄严。有方便力于一切众生有慈悲心故。不为邪见所妨。住十地中故。智慧势力深大。大故胜于声闻辟支佛。以大因故小者自坏。阿罗汉辟支佛无是事。以是故言欲胜声闻辟支佛智慧当学般若波罗蜜
  欲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
  陀罗尼如赞菩萨品中说。门者得陀罗尼方便诸法是。如三三昧名解脱门。何者是方便。若人欲得所闻皆持。应当一心忆念令念增长。先当作意于相似事系心令知所不见事。如周利槃陀迦。系心拭革屣物中。令忆禅定除心垢法。如是名初学闻持陀怜尼。三闻能得心根转利。再闻能得成者。一闻能得得而不忘。是为闻持陀怜尼初方便。或时菩萨入禅定中。得不忘解脱。不忘解脱力故。一切语言说法。乃至一句一字皆能不忘。是为第二方便。或时神咒力故。得闻持陀怜尼。或时先世行业因缘受生。所闻皆持不忘。如是等名闻持陀罗尼门。复次菩萨闻一切音声语言。分别本末观其实相。知音声语言。念念生灭。音声已灭而众生忆念取相。念是已灭之语作是念言。是人骂我而生嗔恚。称赞亦如是。是菩萨能如是观众生。虽复百千劫骂詈不生嗔心。若百千劫称赞亦不欢喜。知音声生灭如响相。又如鼓声无有作者。若无作者是无住处。毕竟空故但诳愚夫之耳。是名入音声陀罗尼。复次有陀罗尼。以是四十二字。摄一切语言名字。何者是四十二字。阿罗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阿耨波柰秦言不生行陀罗尼菩萨闻是阿字即时入一切法初不生。如是等字字随所闻。皆入一切诸法实相中。是名字入门陀罗尼。如摩诃衍品中说诸字门。复次菩萨得是一切三世无碍明等诸三昧。于一一三昧中。得无量阿僧祇陀罗尼。如是等和合。名为五百陀罗尼门。是为菩萨善法功德藏。如是名为陀罗尼门。诸三昧门者。三昧有二种。声闻法中三昧。摩诃衍法中三昧。声闻法中三昧者。所谓三三昧。复次三三昧。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作无作三昧。复有三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复有五支三昧。五智三昧等是名诸三昧。复次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四禅亦名禅亦名定亦名三昧。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十地中定名为三昧。有人言欲界地亦有三昧。何以故。欲界中有二十二道品故。知有三昧。若无三昧不应得是深妙功德。复次千问中亦有是问。四圣种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不系。答曰。一切当分别四圣种。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或不系。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亦如是。以是义故。当知欲界有三昧。若散乱心云何得此上妙法。以是故是三昧在十一地中。如是等诸三昧。阿毗昙中广分别。摩诃衍三昧者。从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师子频伸等。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如有三昧名无量净。菩萨得是三昧者。能示现一切清净身。有三昧名威相。菩萨得是三昧。能夺日月威德。有三昧名焰山。菩萨得是三昧。夺诸释梵威德。有三昧名出尘。菩萨得是三昧灭一切大众三毒。有三昧名无碍光。菩萨得是三昧。能照一切佛国。有三昧名不忘一切法。菩萨得是三昧。一切诸佛所说法皆能忆持。复为他人讲说佛语。有三昧名声如雷音。菩萨得是三昧。能以梵声满十方佛国。有三昧名能娱乐一切众生。菩萨得是三昧能令一切深心欢喜。有三昧名喜见无厌。菩萨得是三昧。一切众生见闻喜乐无有厌足。有三昧名功德报不可思议一缘中乐。菩萨得是三昧。成就一切神通。有三昧名知一切音声语言。菩萨得是三昧。能说一切音声语言。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于一切字中说一字。有三昧名集一切福富乐果报。若菩萨得是三昧。常默然入禅定。而能令一切众生闻佛法众闻声闻辟支佛六波罗蜜之声。而是菩萨实无一言。有三昧名出高一切陀罗尼王。菩萨得是三昧。得入无量无边诸陀罗尼。有三昧名一切乐说。菩萨得是三昧。乐说一切字一切音声语言譬喻因缘。如是等无量力势三昧。问曰。是三昧即是三昧门不。答曰。三昧即是三昧门。问曰。若尔者何以不但说三昧。而复说三昧门。答曰。佛诸三昧无量无数。如虚空无边。菩萨云何尽得。菩萨闻是心则退没。以是故佛说三昧门。入一门中摄无量三昧。如牵衣一角举衣皆得。亦如得蜜蜂王余蜂尽摄。复次展转为门。如持戒清净。一心精进初夜后夜勤修思惟离五欲乐。系心一处行是方便得是三昧。是名三昧门。复次欲界系三昧是未到地三昧门。未到地三昧是初禅门。初禅及二禅边地三昧是二禅三昧门。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三昧亦如是。暖法定是顶法三昧门。顶法是忍法三昧门。忍法是世间第一法三昧门。世间第一法。是苦法忍三昧门。苦法忍乃至金刚三昧门。略说一切三昧有三相。入住出相是。出相入相名为门。住相是三昧体。如是等法是声闻法中三昧门。摩诃衍法中三昧门。如禅波罗蜜义中诸三昧分别广说。复次尸罗波罗蜜是三昧门。何以故。三支是佛道。所谓戒支定支慧支。清净戒支。是定支门能生是定。定支能生慧支。是三支能断烦恼能与涅槃。以是故尸罗波罗蜜及智慧名三昧近门。余三波罗蜜。虽是门义名远门。如布施因缘得福德。福德故所愿皆得。如所愿故心柔软。慈悲心故知畏罪念众生。观世间空无常故。摄心行忍辱。忍辱亦是三昧门。精进者于五欲中制心除五盖摄心不乱。心去则摄不令驰散。亦是三昧门。复次初地是二地三昧门。如是展转乃至九地是十地三昧门。十地是无量诸佛三昧门。如是等名为诸三昧门。问曰。陀罗尼门三昧门为同为异。若同何以重说。若异有何义。答曰。先已说三昧门陀罗尼门异。今当更说。三昧但是心相应法。陀罗尼亦是心相应亦是心不相应。问曰。云何知陀罗尼是心不相应。答曰。如人得闻持陀罗尼。虽心嗔恚亦不失。常随人行如影随形。是三昧修行。习久后能成陀罗尼。如众生久习欲便成其性。是诸三昧共诸法实相智慧。能生陀罗尼。如坏瓶得火烧。熟能持水不失。亦能令人得度河。禅定无智慧亦如坏瓶。若得实相智慧。如坏瓶得火烧成熟。能持菩萨二世无量功德。菩萨亦因之而度得至佛。如是等三昧陀罗尼种种差别。问曰。声闻法中何以无是陀罗尼名但大乘中有。答曰。小法中无大汝不应致问。大法中无小者则可问。如小家无金银不应问也。复次声闻不大殷勤集诸功德。但以智慧求脱老病死苦。以是故声闻人。不用陀罗尼持诸功德。譬如人渴得一掬水则足。不须瓶器持水。若供大众人民。则须瓶瓮持水。菩萨为一切众生故。须陀罗尼持诸功德。复次声闻法中。多说诸法生灭无常相故。诸论议师言。诸法无常若无常相则不须陀罗尼。何以故。诸法无常相则无所持。唯过去行业因缘不失。如未来果报虽无必生。过去行因缘亦如是。摩诃衍法生灭相不实。不生不灭相亦不实。诸观诸相皆灭是为实。若持过去法则无咎以持过去善法。善根诸功德故。须陀罗尼。陀罗尼世世常随。菩萨诸三昧不尔。或时易身则失。如是等种种。分别陀罗尼诸三昧。以是故言欲得诸陀罗尼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