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释经论部·毗昙部 >

施设论 第四卷

施设论 第四卷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 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
施设论 第四卷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
  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世间众生。染烦恼病。烦恼逼迫。种种烦恼。而生损害。无救无归。无所趣向。以如是因故。世尊不久。乃成正觉。为诸众生。而作救度。是故大悲超胜
  又问。何因菩萨入慈心定时。而菩萨身。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刀杖不伤。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无彼无恼害触亦无。不同分心趣灭。以如是因故。菩萨入慈心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
  又问。何因入无想定。及灭尽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亦无无恼害之触。无心趣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为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大威力故。以其菩萨胜力。令菩萨母无诸恼害
  又问。何因菩萨之身。无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于一切众生中。而得最胜。设于同等类中。亦复最胜
  又问。何因彼焰摩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焰摩王者。于焰摩界众生类中。而得最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爱啰嚩拏象王。及善住象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彼于傍生类中。而得最胜。出诸趣类。由此因故。其事如最
  又问。何因地狱趣中诸众生类。受极苦楚。而无中间趣灭。答业报炽然故。以其苦受业报未尽。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七
  复次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苾刍众言。苾刍当知。有三种法。为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何等为三。谓贪嗔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谓若有人。恶友所作。侵他受用。及诸种类。乃至害命。以其贪爱增盛。于身口意。广行诸恶。行诸恶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嗔痴亦然。诸苾刍。是故贪嗔痴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
  世尊善逝。如是说已
  复次总略。而说颂曰
  不能了知贪爱法于贪爱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贪爱俱彼即入于黑暗处
  贪染之人无义利由贪染心生爱着
  中间生起怖畏心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贪爱彼即爱尘不能染
  由其贪爱不转时如莲不住于渧水
  不能了知嗔恚法于嗔恚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嗔恚俱彼即入于黑暗处
  嗔恚之人无义利由嗔恚心生过失
  中间生起怖畏心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嗔恚即于嗔境不生嗔
  由其嗔法坠堕时如彼果熟而自落
  不能了知痴冥法于痴冥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痴冥俱彼即入于黑暗处
  痴冥之人无义利由痴暗心故痴迷
  中间生起怖畏心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痴冥者不为痴境所痴迷
  彼痴冥法若破时其犹日光破诸暗
  若能了知此三法决定不堕于恶趣
  如断多罗大树心彼所断已不复生
  是故贪法及嗔法痴等三法皆离着
  行人明慧发生时即能尽于苦边际
  又问。何因有极贪者。答谓。若有人于贪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贪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出离想出离因出离寻。不能修作。于诸世间庄严受用。以爱着心。勤行修作。于不庄严受用。不勤修作。于诸善法所应作处。而不能作。复不思惟。不修三摩地行。不能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贪爱。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倡伎戏笑之人。及为女人。设得生天。即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极嗔者。答谓。若有人于嗔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嗔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不嗔想不嗔因不嗔寻。不能修作。于非处起嗔勤行修作。于慈心三摩地。不能修作。于杀害事。勤行修作。于不杀害事。不能修作。于彼诸根隐密之门。不能守护。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嗔恚。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蝎蜂三目虫百足虫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