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前时上地不修耶。答曰。或有说者。上地法胜。若现在前时。下地则修。下地法劣。现在前时。不修上地。犹如胜人不造诣劣人。劣人则应造诣胜人。彼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上地。得正决定。下地诸法。先已得故。是以故修。若依下地得正决定。上地诸法或得不得。是以不修。复有说者。上地诸法从下地因生。下地诸法不从上地因生。是以不修。复有说者。下地法不能对治上地。上地法能对治下地。以不对治故是以不修。复有说者。若依上地得正决定。尔时离下地欲故。是以修。若依下地得正决定。上地或离欲或不离欲。设使离欲。于上地法不得自在。设得自在。应即上地得正决定而不能得。是以知不自在。复有说者。下地法摄属上地。是以故修。上地法不摄属下地。是以不修。复有说者。犹如六种守护法故。三十三天。为备阿修罗故。安六种守护。一依水住龙。二杵手神。三持花鬘神。四常放逸神 五四天王。六三十三天。若依水住龙。能坏阿修罗者余五无事。而水住龙若不能。杵手神助。余四无事而住。若二不胜持花鬘神助。余三无事而住。若三不胜放逸神助。余二无事而住。若四不胜四天王助。余一无事而住。若五不胜三十三天助。帝释无事而住。彼若不胜尔时帝释躬身自出。执金刚杵雨金刚雹。时阿修罗众即时退散。如是见道断结对治。在六地中。若依未至得正决定。即彼地见道断。见道所断结。其余五地无事而住。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上地则无事而住。未至禅得修。亦随顺初禅。若依中间二禅三禅亦如是。若依四禅得正决定。彼四禅中见道断。见道所断结。下地得修。亦随顺第四禅。复有说者。犹如山陂有六重池次第而下。其在上池次流于下。下池不能逆流于上。如是上地无漏流注下地。是以故修。下地无漏不能流注上地。是以不修。问曰。世第一法颇有觉非有观耶。有观非有觉耶。亦有觉有观耶。非有觉非有观耶。答曰。有。云何有觉非有观耶。答曰。如未至禅初禅觉。相应观是也。所以者何。观不相应故。云何有观非有觉。答曰。觉诸中间禅观相应法。云何有觉有观。答曰。如未至禅初禅。除其觉观。余相应法所谓十大地。十善大地及心。云何非有觉非有观。答曰。谓中间禅观。诸余觉观不相应法。如二禅三禅四禅相应法及色心不相应行。问曰。颇世第一法。非有觉有观。非无觉有观。非无觉无观耶。答曰。有。如未至禅初禅地观。彼非有觉有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觉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与觉观相应。彼观唯与觉相应。不与观相应。云何非无觉有观。答曰。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无觉有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不与觉相应与观相应法。彼观唯与觉相应。不与观相应。云何非无觉无观。答曰。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无觉无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不与觉观相应。彼观虽不与观相应。与觉相应。问曰。颇世第一法。非与有觉有观相应。非不是观耶。答曰。有。禅中间观。彼不与觉观相应。非不是观。问曰。颇世第一法。有觉有观地非觉唯观耶。答曰。有。在未至及初禅地觉唯与观相应非觉。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无觉有观地。非觉非观相应耶。答曰。有。禅中间观。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有觉有观地亦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耶。答曰。有。云何有觉有观。如未至禅及初禅地觉观相应法。云何无觉有观。即彼觉是也。云何无觉无观。即彼色心不相应行是也。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无觉有观地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耶。答曰。有。云何无觉有观。如禅中间无觉有观相应法是。云何无觉无观耶。彼观色心不相应行。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所以界地。未说相应。今欲说故。复有说者。先已说世第一法在三地。未说在六地。今欲以根明六地义。分明了了。如观掌中阿摩勒菓。云何世第一法乐根相应。答曰。若依第三禅得世第一法。何者乐根相应。何者非乐根相应。答曰。除乐根。诸余乐根相应法。何者不相应。答曰。乐根色心不相应行。云何喜根相应。答曰。若依初禅二禅。得世第一法。此中谁与相应。谁不与相应。除喜根。诸余喜根相应法。谁不与相应。喜根色心不相应行。云何舍根相应。答曰。若依未至禅第四禅。得世第一法是也。问曰。何以不说禅中间耶。答曰。应作是说。若依未至中间禅第四禅。得世第一法。而不尔者有何义。答曰。中间禅通名未至。是中谁与相应。谁不与相应。谁与相应。除舍根诸余舍根相应法。谁不与相应。舍根色心不相应行。颇有世第一法。不与喜根乐根舍根相应耶。答曰。有。色心不相应行。颇有相应法而不与世第一法相应耶。答曰。有。即三根体是也。世第一法。当言一心为多心。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已说所以。已说界。已说地。已说根相应。未说现在前。今欲说故。或有说者。言世第一法是相续现前。为止彼人如是意。欲显世第一法现在前一刹那故。或有说者。先说诸心心数法次第得正决定。或谓有心心数法多彼刹那亦多。为决定此义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相续有三种。一时相续。二生相续。三相似相续。或谓无二相续。唯有相似相续。如弥沙塞部所说。为止彼人意故。而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一心为众多心。答曰。当言一心。不当言众多心。问曰。如世第一法现在前。未来心心数法修。亦名世第一法。此中何以不说。答曰。彼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如有余义。简略义亦如是。复有说者。彼未来者属现在。若说现世当知亦说未来。复有说者。若能与次第缘。是中说之。如是义应如先以次第说。问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应说所以。不但以言故。此义便立。答曰。此心心法。次第便不起。世间有漏心唯生。无漏苦法忍相应心。若当起者无有是处。为分别故。设使起者。若小若相似若胜。若当小者。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不以衰退。未成道得正决定。应以胜进势力道得正决定。若相似者。亦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先不以此道得正决定。如初刹那。后刹那亦尔。如初刹那。留难停住不得正决定。后众多刹那。亦留难停住不得正决定。如初刹那不能取圣道。后众多刹那亦不能取圣道。问曰。若然者修道中。若以下心。亦不能取圣道。答曰。见道异本曾得道异。若当胜者。亦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前者则非世第一法。问曰。若非者为是何法。答曰。是增上忍。后是世第一法。问曰。以何等故修道中若相似若小。能与无漏作次第。见道唯胜。答曰。修道是本曾得道不多用功力。而现在前。是以若相似若小。能作次第。见道是未曾得道。多用功力乃现在前。是以必用。胜者世第一法。于世第一法因威势。因者共生因。相应因。相似因。三因者是总说义。若别说者。过去于过去。二因相应共生。过去于未来一相似因。未来于未来。二因相应共生。现在于现在二因相应共生。现在于未来一相似因。不障碍生得法。是威势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