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释经论部·毗昙部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一卷(3)

问曰。何故佛不净观。独名无上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不净观。能胜伏一切境界故。独名无上。声闻辟支佛所有不净观。不能胜伏一切境界。如尊者阿尼

  问曰。何故佛不净观。独名无上耶。答曰。或有说者。佛不净观。能胜伏一切境界故。独名无上。声闻辟支佛所有不净观。不能胜伏一切境界。如尊者阿尼卢头。不能胜伏境界。不名无上。复有说者。佛不净观是骨观。观骨是骨。观筋肉等是筋肉。乃至广说。评曰。若作是说通。佛是少境界。不净观者。如前说者好。能胜一切境界故。独称无上
  如佛告目揵连提舍梵天。何以不为汝说第六人住无相。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佛住舍卫国只陀林中给孤独精舍。尔时有三梵天。身光明照曜。以夜初分。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时一梵天白佛言。世尊。婆翅多国。有众多比丘尼命过。第二梵天。复白佛言。世尊。彼命过者。有是有余涅槃者。第三梵天。复白佛言。世尊。彼命过者。有是无余涅槃者。时诸梵天。说是语已。绕佛三匝。忽然不现。尔时世尊。过此夜已。使敷床坐。于僧中坐已。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昨夜初分。有三梵天。光明照曜。来诣我所。乃至第三梵天。说是语已。绕我三匝。忽然不现。尔时大目揵连。在彼众中。作是思惟。彼天有如是知见。言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者。是何天耶。尔时大目揵连。随其所应。即入三昧。三昧力故。于只陀林。忽然不现。住梵天上。去提舍梵天不远。尔时目揵连。从三昧起。诣提舍梵天所。到已作如是言。提舍。何等梵天。有如是知见。知是有余涅槃。知是无余涅槃。问曰。如目揵连知见。胜于梵天。百千万分。何以问于梵天耶。答曰。欲显提舍梵天功德故。此天本是目揵连弟子。得阿那含果。有大功德。彼诸梵天。无有识者。欲显彼功德令诸梵众恭敬尊重故。是以问之。时提舍梵天。答目揵连言。此梵身诸天。有如是知见。能知有余涅槃者。尔时目揵连。问提舍梵天。一切梵身诸天。尽有此知见。知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不也。提舍梵天答曰。非一切梵身天有如是知见。乃至广说。此诸梵天。虽有天寿妙色名誉。而不知足。不知如实最上远离法者。无是知见。若诸梵天。有寿色名誉。而行知足。能知如实最上远离法者。有如是知见。尊者目揵连。复问提舍梵天。此诸梵天云何能知。提舍言。尊者目揵连。若诸比丘。得阿罗汉道是俱解脱。是诸梵天。作是思惟。若此大德有身之时。人天皆见。若身坏命终。人天更不复见。不但俱解脱。若比丘得阿罗汉。是慧解脱。是诸梵天。作是思惟。此比丘得阿罗汉是慧解脱。此大德有身之时。人天皆见。乃至广说。不但慧解脱也。若比丘是身证。此大德亦能胜进。得无学根见到信解脱语亦如是。问曰。彼诸梵天。何以不说坚信坚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若是彼天境界者则说。坚信坚法。非其境界。是故不说。复有说者。若是诸梵所行法者则说。此法非其所行。是故不说。尔时目揵连。闻提舍梵天所说心生欢喜。随其所应。即入三昧。以三昧力。从梵天没。到只陀林。尔时尊者目揵连。从三昧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先共提舍梵天所论说事。具以白佛。尔时世尊。告目揵连言。提舍梵天。不说第六人行无相耶。尔时大目揵连。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唯愿世尊说第六人行无相。若诸比丘闻已。当奉行之。佛告目揵连。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说。目连当知。若比丘。不观一切相入心无相三昧。是名第六人行无相。佛经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此论是佛经优波提舍。诸经所不说。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云何第六人行无相。答曰。坚信坚法。是第六人行无相人。所以者何。七种圣人。摄一切圣人。提舍梵天。已说五种。不说此二种。是以知之。问曰。此二人。何以说行无相者耶。答曰。彼尊者不可施设立名。在此在彼。乃至广说。问曰。此是二人。何以说一耶。答曰。即如文说。此二俱不可施设立名。在此在彼。以义同故。说名为一。复有说者。此二俱不起不相似心。复有说者。此二所行心等。俱有十五心故。复有说者。此二俱不起期心故。复有说者。此二俱是不可施设。俱是无言说。俱是速疾道。以是义故。二人为第六人。问曰。彼五人是行无相人耶。何以说此行无相者。名第六行无相人。答曰。彼五人者。非行无相人。唯此名行无相人。问曰。若然者。何以说此是第六行无相人。答曰。此是数法第六。非是行无相第六。余处亦说已害第五常行。前四非是常。唯第五者是常。以数法故。第五者是常。非四尽是常。如说。第六增上。五亦如是。如是以数法故言第六。非无相故言第六也。问曰。此所说无相无相解脱门。不动法心解脱。亦说是无相。非想非非想处。亦说是无相。此四有何差别。答曰。此中说见道是无相。所以者何。此是速疾道。不起期心。若人入此法者。不可施设。在此在彼。故说无相。无相解脱门。言无相者。以缘无十相法故言无相。不动法心解脱。言无相者。不为诸烦恼相所覆蔽。亦不更生烦恼相。故言无相。非想非非想处。言无相者。以彼处愚劣不猛利不决定所行以疑。彼无了了想相。无了了非想相。是故言无相。见道有十五心。第十六心俱道比智是修道。声闻能知见道中二心。谓苦法忍。苦法智。若欲观第三苦比忍心。是时乃知第十六道比智相应心。辟支佛知见道中三心。谓苦法忍。若法智。若欲知苦比忍时。是时乃知第八集比智相应心。佛世尊。知见道中所更相续心。问曰。何故声闻知见道中二心。辟支佛知三心。佛悉知耶。答曰。他心智。知相似境界。不知不相似境界。世俗知世俗心心数法。无漏知无漏心心数法。法智知法智分。比智知比智分。声闻辟支佛。作方便他心智。乃现在前。行者欲入见道。声闻他心智现在前。是时知见道中二心。谓苦法忍俱心。苦法智俱心。行者入比智分。声闻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比智分他心智现在前。欲知第三心。乃知第十六心。行者欲入见道。辟支佛作法智分他心智方便。行者入见道。辟支佛起法智分他心现在前知二心。谓苦法忍苦法智。行者入比智分。辟支佛作比智分他心智方便。起比智分他心智现在前。欲知第三苦比忍心。乃知第八集比智心。佛不作方便。他心智现在前。如行者起见道中一一刹那现在前。佛亦起他心智。知见道一一所更相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