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释经论部·毗昙部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一百五十七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一百五十七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第一百五十七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一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应广分别。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过未是无而说现在是无为法。为遮彼执显过未有现非无为故作斯论。所以者何。若无过去未来者。应无有情成就彼法。及不成就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蕴。第十三处。第十九界等。无有成就不成就者。然有成就过去未来。及不成就故知实有。或复有执。成就非实有法。如譬喻者作如是论。诸有情类不离彼法。说名成就此无实体。但是观待分别假立。如五指合名之为拳。离即非拳故非实有。如是有情不离彼法说名成就。离即不成就故体非实有。问彼何故立此论耶。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有转轮王成就七宝。若此成就是实有者。应成就他身及非有情数。谓彼轮王若成就轮宝神珠宝者则法坏。亦是有情数法。亦是非有情数法。若成就象宝马宝者则趣坏。亦是人趣亦傍生趣。若成就女宝者则身坏。亦是男身亦是女身。若成就主藏臣宝兵将宝者则业坏。亦是王亦是臣。勿有此过故成就非实有。为止彼宗显成就体是实有故而作斯论。若成就体非实有者便违经说。如说有学成就八支。漏尽阿罗汉成就十支。若成就非实者。彼圣者有漏心现前。及无心时便不成就三世圣道。云何成就八支十支。以支皆是无漏法故。又若成就非实有者。复违余经。如余经说。此补特伽罗成就善法及不善法。若成就非实有者。彼起善法时应不成就不善法。起不善法时应不成就善法。起无记法时应俱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实有者。复违余经。如说若苾刍成就七妙法者。于现法中多住喜乐。彼应成就一妙法或不成就。谓七妙法随一现前。时彼苾刍但成就一。以七妙法皆慧为性。尚无二慧俱起况当有七。若起余法现在前时则七妙法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实有者。复违余经。如说如来应正等觉成就十力。彼应但说成就一力。或不成就。谓若随起一力现前。余九离身便不成就。以十力皆慧为体。无二慧俱起故。若起余法现在前时。是则十力皆不成就。又若成就非实有者。复有余过异生应名离三界染。诸阿罗汉应名异生。谓诸异。生起善无覆无记心。及无心时身中现无烦恼。复不成就过去未来。岂不名为离三界染。诸阿罗汉起有漏心及无心时。现无圣道。复不成就过去未来。岂非异生无圣法故若尔便为大过。是故成就决定实有。问若成就是实有者。譬喻者所引经云何通。答彼说自在名为成就。谓转轮王于自七宝摄御自在。假说成就非如成就学八支等。或复有执。成就虽实有体。而不成就。无有实体。为遮彼执显不成就亦有实体故作斯论。若不成就无实体者。成就亦无实体。观不成就说成就故。如观夜立昼。观闇立明。皆实有体。此。亦如是。又不成就是成就近对治。更互相违。如贪无贪嗔无嗔痴无痴定乱等。若无实体何所相违成近对治。又不成就若无体者。应不施设断诸烦恼。谓圣道起断诸烦恼。非如以刀割物以石磨物但断系得证离系得令诸烦恼不成就起说名为断。故知实有不成就性。或复为欲断疑网故而作斯论。谓杂蕴说过去法生老住无常当言过去。乃至广说。勿有生疑。如相与法不异世。不异刹那。得与法亦尔。如得与法有异世有异刹那。相与法亦尔。为令此疑得决定故。明相与法定不异世。不异刹那。而得与法有同有异。谓三世法一一各有三世得故。问何故相与所相世及刹那决定无异。得与所得或同或异耶。答相与所相。必同一果。相随行不相离。无前后。于同聚法不能弃舍。得与所得不同一果。非定相随非不相离。或有前后。于同聚法或能弃舍。如诸树皮性离于树。是故为止他宗显于己义及令疑者得决定故。设不止他显己令疑决定。但于法相相应义中。应显所明故作斯论
  诸得过去法彼得过去耶。此中得言欲何所显。谓获成就。云何知然。如施设论说。得云何谓获成就。获云何。谓得成就。成就云何。谓获得。得获成就声虽有别而义无异。所得法类有十一种。欲界有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界有三。除不善。无色界亦尔。及无漏法。欲界善不善无覆无记各具五蕴。有覆无记唯有四蕴。色界三各具五蕴。无色界三各唯四蕴。无漏法具五蕴。及择灭非择灭。除虚空无为非所得法故。此中欲界善不善色。若在过去有三世得。若在未来唯有未来得。若在现在有二世得。谓未来现在。善不善有覆无记四蕴。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过去未来现在。皆具三世得故。无覆无记一切色蕴异熟生四蕴。及威仪路。工巧处。多分四蕴彼得世不杂刹那不杂。若在过去得亦过去。若在未来得亦未来。若在现在得亦现在。威仪路四蕴中。善串习者如佛马胜。及余有情所善串习。并工巧处四蕴中善串习者。如佛妙业天子。及余有情所善串习。彼得亦皆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色界善五蕴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中。通果心俱生品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不定。善色蕴如欲界善不善色蕴。说一切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蕴。及威仪路异熟生四蕴。彼得世不杂刹那不杂。随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无色界善有覆无记四蕴彼得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异熟生四蕴彼得世不杂刹那不杂。随在彼世。即唯有彼世得故。无漏五蕴彼得。亦世杂刹那杂。谓在三世各有三世得故。此则总说。若别说者。诸未曾得无漏五蕴。及未曾得有漏修所成。并未曾得闻思所成。彼最初得。若在未来彼法唯有未来得。若在现在彼法则有未来现在得。若在过去彼法则有三世得。择灭非择灭法虽非三世摄而有三世得。然择灭得有二种。谓有漏无漏。有漏择灭得。由离欲界染乃至无所有处染故起。是世俗道类。若未离染彼灭唯有过去未来得。若已离染彼灭。即有三世得。无漏择灭得。由离三界见修所断染故起。是圣道类欲界见苦所断法择灭。若苦法智未现在前彼灭唯有未来得。若现在前彼灭则有未来现在得。若已灭。彼灭则有三世得。如是乃至有顶第九品法择灭。若尽智未现前等如理应知。非择灭得唯是有漏。彼最初得。若在未来彼灭唯有未来得。若在现在彼灭则有未来现在得若在过去彼灭则有三世得。此中初问答显一一世法有三世得。第二问答显一一世得得三世及离世法。是谓此处略毗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