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释氏稽古略 第四卷(5)

乙卯大中祥符八年 大契丹开泰三年 大法师遵式。讲于天台东掖山十有二年矣。至是始西渡居杭州古灵山寺(今下天竺)。初西晋天竺慧理法师居焉。隋高僧

  乙卯大中祥符八年 大契丹开泰三年
  大法师遵式。讲于天台东掖山十有二年矣。至是始西渡居杭州古灵山寺(今下天竺)。初西晋天竺慧理法师居焉。隋高僧真观讲法华之地。唐道标继成之。至僖宗时为寇所毁。西岩有桧枯株。存于焚败之余。法师以水洒而祝之。枝叶重荣。力行四种三昧。建金光明忏堂。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殿宇全备。奏蒙朝廷赐天竺灵山寺额传天台教观(忏主衍业记)
  丙辰大中祥符九年 大契丹开泰四年
  丁巳天禧元年 大契丹开泰五年
  诏天下立放生池。明州大法师知礼。自丙辰春偕十僧。誓修法华三昧。三年满。如药王故事烧身供养妙法莲华经以生净土。翰林学士杨亿闻知。邮置长书坚请住世。仍委郡守李夷庚保护。天禧四年宰相寇。准翰林杨亿以知礼行业及遗身事奏闻。帝曰。但传朕意请留住世。特赐师号法智大师(教行录)
  秋七月太尉文正公王且薨。公在政府十八年。病革。嘱翰林学士杨亿曰。吾深厌烦恼。愿未来世为苾刍林间宴坐。观心为乐。至易箦时。君为我剃须发。着坏色三衣。用火葬礼。营骨塔于先茔之侧。亿曰。公三公也。敛赠公[褒-保+公]岂可加于僧体乎。与诸孤议。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宝玉而已(文莹湘山录)
  戊午天禧二年 大契丹开泰六年
  己未天禧三年 大契丹开泰七年
  庚申天禧四年 大契丹开泰八年
  辛酉天禧五年 大契丹开泰九年
  诏殿头俞源清。往明州延庆院为国修忏三昼夜。法智大师知礼着修忏要旨一卷(教行录)。壬戌乾兴元年。二月帝崩 大契丹太平元年
  帝特赐杭州天竺寺法师遵式号慈云大师。章献明肃皇后刘氏遗使至天竺为国修忏。法师着护国金光明三昧仪一卷上进(忏记)
  春二月。杭州西湖孤山法慧法师智圆号中庸子。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诗。十九日入灭。圆撰通经十疏。处士林逋和靖为邻。天竺法师遵式为友。寿四十七岁。腊三十九。葬以陶器(缶也)。仁宗景祐三年。因积雨山颓启其封。全体如生爪发俱长。唇红微开齿如珂雪。为袭新衣散众名香瘗之。高宗绍兴中。孤山建四圣观。迁师塔于北山玛瑙坡(孤山闲居编忏主行业记)
  仁宗
  祯。真宗第六子。年十三即帝位。帝务仁厚。裁抑侥幸。委任贤良。专置谏官六员。纳谏不倦。置学校创广惠院以处穷民。自奉甚薄利泽施民。号为极治。以四月十四日为乾元节行崇天历。在位四十一年。寿五十五岁天圣(九)明道(二)景祐(四)宝元(二)康定(一)庆历(八)皇祐(五)至和(二)嘉祐(八)
  癸亥天圣元年。行崇天历 大契丹太平二年
  甲子天圣二年 大契丹太平三年
  临济下五世汾阳太子院禅师。名善昭。太原俞氏子。剃发受具。杖策游方。所至少留随机叩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后见首山念禅师。契悟玄旨。游衡湘及襄氵间。每为郡守以名刹致师。凡历八请。师皆不赴。洎首山没。西河道俗遣僧契聪迎请住持。师闭关高卧。聪排闼而入。让之曰。佛法大事靖退小节。先师弃世今何时而欲安眠哉。师曰。非公不闻此语乃赴其请。至是天圣二年。龙德府尹李侯致师住承天。价三返不起。价再至辟函。师曰。老病业已不出山。借往当先后之。价曰。唯师所择。师令具馔且趣装曰。吾先行矣。停筯而化。阇维收舍利建塔。师嗣首山念禅师。有曰十智同真者。师之语也(本传)
  乙丑天圣三年 大契丹太平四年
  丙寅天圣四年 大契丹太平五年
  诏天台教部入大藏流行。初天竺寺僧思悟求教藏流行。自乙丑春祷于大悲观音。至是行愿克遂。乃焚身于日观庵前。用报佛恩(天竺别集)
  丁卯天圣五年 大契丹太平六年
  九月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文元公晁迥撰法藏碎金十卷。皆理性自得之学也
  戊辰天圣六年 大契丹太平七年
  春正月五日明州法智尊者知礼趺坐集众而言曰。吾建延庆道场。誓在流通法华三昧。尔等莫作最后断佛种人。生必有死犹旦暮然。精修无间世世生生相逢有在。语毕骤称阿弥陀佛而寂。露龛二七日。爪发俱长。仪容如生。阇维(火北也)舌根不坏。舍利五色莫知数。资政殿大学士兼太子少保清献公赵捵欧ㄊπ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