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苑珠林 第四十一卷(4)

若有出家在家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房问知事人。今欲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

  若有出家在家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房问知事人。今欲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七佛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
  又智度论云。如有一富贵长者。信乐众僧。白僧执事。我次第请僧于舍食。日日次请乃至沙弥。执事不听沙弥受请。诸沙弥言。以何意故不听沙弥。答言。以檀越不喜请年少故。便说偈言
  须发白如雪  齿落皮肉皱
  偻步形体羸  乐请如是事
  诸沙弥等皆是大阿罗汉。如打子师子头欻然从座起。而说偈言
  檀越无智人  见形不取德
  舍是耆年相  但取老瘦黑
  上尊耆年之相者。如佛说偈云
  所谓长老相  不必以年耆
  形瘦须发白  空老内无德
  能舍罪福果  精进行梵行
  已离一切法  是名为长老
  是时沙弥复作是念。我等不应坐观檀越量僧好恶。即说偈言
  赞叹诃骂中  我等心虽一
  是人毁佛法  不应不教诲
  当疾到其舍  以法教语之
  我等不度者  是则为弃物
  即时诸沙弥。自变其身。皆成老年
  须发白如雪  秀盾垂覆眼
  皮皱如波浪  其脊曲如弓
  两手负杖行  次第而受请
  举身皆振掉  行止不自安
  譬如白杨树  随风而动摇
  檀越见此辈  欢喜迎入坐
  坐已须臾顷还复年少形。檀越惊怖言
  如是耆老相  还变成少身
  如服还年药  是事何由然
  诸沙弥言。汝莫生疑。平量是事。甚可伤愍。故现是化。汝当深识之。圣众不可量。如偈说曰
  譬如以蚊嘴  犹可测海底
  一切天与人  无能量僧者
  僧以功德贵  犹尚不分别
  而汝以年岁  称量诸大德
  大小生于智  不在于老少
  有智勤精进  虽少而是老
  懈怠无智慧  虽老而是少
  汝今平量僧。是则为大失。如欲以一指测知大海底。为智者之所笑。汝不闻佛说。四事虽小而不可轻。太子虽小当为国王。是不可轻。蛇子虽小毒能杀人。亦不可轻。小火虽微能烧山野。亦不可轻。沙弥虽小得圣神通。最不可轻。檀越闻是事已。见是神通力。身惊毛竖。合手白诸沙弥言。诸圣人等。我今忏悔。我是凡夫心常怀罪。今欲请问。于佛僧宝中信心清净。何者福胜。答言。我等初不见佛僧宝中有增减。何以故。如佛一时入舍婆提城乞食。有婆罗门姓婆罗埵逝。佛数数到其家乞食。心作是念。是沙门何以来数数如负其债。佛时说偈言
  时雨数数堕  五谷数数成
  数数修福业  数数受果报
  数数受生法  故受数数死
  圣法数数成  谁数数生死
  婆罗门闻是偈已。大圣具知我心惭愧。取钵入舍。盛满美食以奉上佛。佛不受作是言。我为说偈故得此食。我不食也。婆罗门言。是食当与谁。佛言。我不见天及人能消是食者。汝持去置少草地。若无虫水中。即如佛教。持食着无虫水中。水即大沸烟火俱出。如投大热铁。婆罗门见已惊怖言。未曾有也。乃至食中神力如是。礼佛忏悔乞出家受戒。渐渐断结得阿罗汉道。复有摩诃憍昙弥。以金色上下宝衣奉。佛佛劝施僧。能消能受。故知佛宝僧宝福无多少。故说偈言
  若人爱敬佛  亦当爱敬僧
  不当有分别  同皆为宝故
  又法句喻经。世尊说偈云
  人当念有意  每食自知少
  从是痛用薄  节消而保寿
  又杂譬喻经云。昔者舍卫国有一贫家。庭中有蒲萄树。上有数穗。念施道人。时国王先前请食一月。是贫家力势不如王。正悬一月乃得一道人。便持施之。语道人言。念欲施来已经一月。今乃得愿。道人语优婆夷。已一月中施。优婆夷言。我但施一穗蒲萄。那得一月施耶。道人言。但一月中念欲舍施。则为一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