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贤圣 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妙觉地。总合而数为四十二贤圣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是也)。解行住(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三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十地是)菩萨是菩萨地位。名之为住。又行德坚固。名之为住。住别不同。有此十二。维摩经云。我心此室十有二年者。谓十二住为十二年。非世间十二月之年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三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是。阿罗汉果。第十地菩萨是。佛是大乘罗汉果。但十地与佛同住究竟地故。得罗汉果名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三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三十心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十信菩萨犹受三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十解之位。十解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障。十行菩萨分作法空观。修自利利他行。对治声闻自利障。十回向菩萨作法空观成。起大悲愿力乘形六道教化众生。对治独觉自爱障。此地前三十心菩萨对治四种障。但除正使。未治习气。十地菩萨始断其习。次第于十地名下已录。见位。为得入初地见本身中真如佛性故名见位。修位。从二地至七地修位犹有功用而修其行。究竟位从八地至十地名究竟位。不修功用其心运运还至佛果 因果品法门名义第六 三行 善行。不善行。不动行。人天福业名为善行。三涂罪业名不善行。色界无色界空地名不动行 三业 白业。黑业。不白不黑业。人天名白。四趣名黑。无漏名为不白不黑 四报 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不定报。现世而得报者。名为现报。未来次生而得报者。名为生报。从第三生已去而得报者。名为后报。遇缘则受。不定三时。名为不定报。善恶之业皆有四报 二报 一者依报(亦名共相)二者正报(亦名不共相)身外之果名为依报。国土善恶。如此等是。身上之果名为正报。形容丑丽。如此等是 十因 随说因(诸法名想言说。是名随说因)。以有因(以有事故有所作。是名以有因。以有手故有所作。以有足故有游行。以有饥渴故求饮食。如此之类名因)。种殖因(种诸种子。名种殖因)摄因(水土润泽。是名摄因)生因(种子于芽。是名生因)长因(芽茎相续乃至成熟。名长因也)自种因(种种种子各各生子。是自种因)共事因(彼以有因种殖因摄因生因长因自种因。总此因名共事因)相违因(障碍于生。名相违因)不相违因(不障碍者。名不相违因) 四缘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亲生名因。就因辨缘故名因缘次第缘后心是前心次第子。次第法为缘故名次第缘。缘缘六识能缘六尘。名之为缘。六尘与彼缘法作缘故名缘缘。增上缘六根等法生识中。强名为增上用。增上法为缘故名增上缘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名之为识。识缘名色。以有受生之识。发起名色。名色者五阴也。受想行识四阴名为名。色之一阴称为色。受等四阴总为名者。以心道冥隐无形可见但可障其名字故。谓之名也。此谓在胎之时。六根未用五阴初具故云名色。名色缘六入。由名色故发生六入。六入者六根也。通生识道故名为入。此谓出胎在外六根开显时也。六入缘触。由六入故发生于触。根尘识等之事和合触对前境。名之为触。触缘受。由触境故发生受。于境领纳名为受也。从识至受五种是现在果也。受缘爱。由受纳故发生于爱。于缘起染名为爱也。此是现在第一因。爱缘取。由染爱故发生于取。缘染入有所执惑名为取也。此是现在第二因。取缘有。由取着故发起于有。身口造作能招来有。以果自因故名有也。此是现在第三因。有缘生。由现在起有令未来受生。于法始起名之为生。生缘老死。由有生故起于老死。是老死之缘故云生缘老死。余皆类此。生与死是未来二报。夫十二因缘者生死系缚之因缘也。必须灭此因缘。乃得免于生死。是故经云。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是也。若三世分之。过去二种。中间有八。未来有二。过去唯因。未来唯果。中间现在因果合说。所以然者。既前有二因故。以五果往酬。未来二果故。须三因往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