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 见伪为伪 是为正计 必得真利 世皆有死 三界无安 诸天虽乐 福尽亦丧 观诸世间 无生不终 欲离生死 当行道真 七十婆罗门闻佛所说。欣然意解愿作沙门。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皆成沙门。佛与比丘共还精舍。至于中路顾恋妻息各有退意。时遇天雨益怀忧惨。佛知其意。便于道边化作数十间舍。入中避雨而舍穿漏。佛因舍漏而说偈言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淫匿不生 七十沙门闻说此偈。虽强自进犹怀瞢瞢。雨止前行。地有故纸。佛告比丘取之。受教即取佛问比丘。以为何纸。诸比丘白佛。此裹香纸。今虽捐弃处香如故。佛复前行地有断索。佛告比丘取之。受教即取。佛复问曰。此何等索。诸比丘白佛。其索腥臭。此系鱼之索。佛语比丘。夫物本净。皆由因缘以兴罪福。近贤明则道义隆。友愚暗则殃罪臻。譬彼纸索近香则香。系鱼则腥。渐染玩习各不自觉。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 如附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芳洁 七十沙门重闻此偈。知家欲为秽薮。妻子为桎梏。执信坚固往至精舍。摄意惟行。得罗汉道 法句譬喻经放逸品第十 昔佛在世时。有五百贾客从海中出。大持七宝还归本国。经历深山为恶鬼所迷不能得出。粮食乏尽穷顿困厄遂皆饿死。所赍宝货散在山间。时有沙门在山中学。见其如此便起想念。吾勤苦学道积已七年不能得道又复贫穷无以自济。此宝物无主取之。持归用立门户。于是下山拾取宝物。藏着一处讫便出山。求呼兄弟负驰持归。方到道半。佛念比丘应当得度。佛便化作一比丘尼。剃头法服庄面画眉金银璎珞。随谷入山道逢沙门。头面作礼问讯起居。道人呵比丘尼曰。为道之法应得尔不。剃头着法衣。云何复庄面画眉璎珞身体也。比丘尼答曰。沙门之法为应尔不。辞亲学道山居静志。云何复取非其财物。贪欲忘道快心放意。不计无常。生世如寄罪报延长。于是比丘尼为说偈言 比丘谨慎戒 放逸多忧[亿-音+(夫*夫)]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焚 守戒福致喜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涅盘 是时比丘尼说此偈已。为现佛身相好光明。沙门见之悚然毛竖。稽首佛足悔过自陈。愚痴迷谬违犯正教往而不返。其将奈何。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照世间 念定其宜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是照世间 念善其宜 少壮舍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于是比丘重闻此偈结解贪止。稽首佛足还到树下。数息相随止观还净。获道果证成阿罗汉 法句譬喻经心意品第十一 昔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更心法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有一水狗饥行求食。与龟相逢便欲啖龟。龟缩其头尾及其四脚藏于甲中。不能得噉。水狗小远复出头足行步如故。不能奈何遂便得脱。于是道人问化沙门。此龟有护命之铠。水狗不能得其便。化沙门答曰。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形坏神去。生死无端轮转五道。苦恼百千皆意所造。宜自勉励求灭度安。于是化沙门即说偈言 有身不久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自为招患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藏六如龟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于是比丘闻说此偈。贪断望止即得罗汉道。知化沙门是佛世尊。敬肃整服稽首佛足。天龙鬼神莫不欢喜 法句譬喻经华香品第十二 昔佛在舍卫国。国东南海中有台。台上有华香树。树木清净。有婆罗门女五百人。奉事异道意甚精进。不知有佛。于时诸女自相谓曰。我等禀形生为女人。从少至老为三事所鉴不得自由。命又短促形如幻化当复死亡。不如共至华香台上采取香华。精进持斋降屈梵天当从求愿。愿生梵天长寿不死。又得自在无有鉴忌。离诸罪对无复忧患。即赍供具往至台上。采取华香奉事梵天。一心持斋愿屈尊神。于是世尊见此诸女。虽为俗斋其心精进应可化度。即与大众弟子菩萨天龙鬼神。飞升虚空往至台上坐于树下。诸女欢喜。谓是梵天自相庆慰得我所愿矣。时一天人语诸女言。此非梵天是三界尊。号名为佛。度人无量。于是诸女前至佛所。为佛作礼前白佛言。我等多垢今为女人。求离鉴捡愿生梵天。佛言。诸女快得善利乃发此愿。世有二事其报明审。为善受福为恶受殃。世间之苦天上之乐。有为之烦无为之寂。谁能选择取其真者。善哉诸女乃有明志。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