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明智人 善能用于火 成熟种种味 不为火所烧 若诸愚痴人 无有善方便 将火置于掌 便为火所烧 亦如人中毒 迷闷心狂乱 以火而炙疗 因此得除愈 月光汝当知 智者亦如是 依意了意空 故处于生死 依眼了眼空 于眼无执着 若能如是知 住眼亦无恼 若了眼性空 成就真实智 以真实智故 当得出现光 若了眼性空 永灭于贪欲 以无贪欲故 当得出现光 如是嗔与痴 我执并覆恼 悭嫉无惭愧 不忍将贡高 憍慢及增上 谄诳兼放逸 乃至憍诈等 一一如贪说 若得真实智 了知眼寂灭 以知寂灭故 当得出现光 若得真实智 住佛理趣中 以住理趣故 当得出现光 若得真实智 住佛方便中 以住方便故 当得出现光 若不修实智 永离于障恼 成就出现光 我昔未闻见 若勤修实智 永离于障恼 能顺于是行 当得出现光 若求最胜行 当学于此经 供养诸如来 得实智方便 若修真实智 当供养诸佛 成就出现光 犹如掌中果 若迷眼无我 退失沙门法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了眼无我 成就沙门法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若了眼尽际 亦了耳生边 由了耳生边 是大沙门法 若不遍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能遍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能遍了知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能善了知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若不现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不能现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能现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能现了知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不能遍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边际 于眼生边际 亦能现了知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清净 于耳性清净 亦不能善知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现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清净 于耳性清净 亦能善了知 彼人当证得 如是出现光 乃至耳鼻舌 身意与色声 香味并触法 地水若火风 性事世间苦 蕴界世将生 及以声名等 一切皆如是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众生发趣大乘。为欲圆满成就如是出现光者。有八十种善根资粮。云何八十。所谓护念众生。心无损害。于清净戒奉持无缺。其心平等。无有谄曲。亦无悭嫉贪诳之心。深信大乘微妙经典。亦不耽爱富贵憍逸。忍力具足。志愿无退。意乐清净。住阿兰若。不依眷属利养名闻。安住诸禅现光三昧。于有戒者无谄承事。于同梵行起胜意乐。以敬法故常于和上阿阇梨所深生尊重。了达契经。善巧宣说。所言诚谛。住正思惟。勤种善根。常行慧施。觉知魔业。密护诸根。言词安审。善解真谛。亦能了知诸地自相。求无尽色。不惜身命。教于四众绝世思惟。离诸邪见无后世法。不于未学矫现其相。常于已学任力开示。曾不赞美歌咏音声。亦不称誉庄严资具。证入诸谛。具足多闻。舍离睡眠。勤求正法。于佛尊重。发菩提心。舍于世业。修诸学处。为爱法故依于胜友。求诸善根心无厌足。爱乐出家。护持佛法。不起恶业。于教无疑。善说譬喻。开示秘密。于大菩提志求无倦。所受经典未尝忘失。不舍自学。摧伏他论。求出离道。修无量行。于彼法智其心决定。明见因果相续轮回。不着三有。离增上慢。为于信者建立对治。了达未来果报差别。善知前际不假他缘。于远离行精勤修习。于佛相好具足庄严。是为八十。复次月光。此八十法入于五法。云何为五。所谓知生死。知涅槃。知烦恼尽。知增上。知福果。复次月光。如是五法入于二法。云何为二。所谓心清净庄严。色清净庄严。复次月光。如是二法入于一法。云何为一。所谓能成诸佛如来无碍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