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四百七十七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4)

是菩萨摩诃萨以随所得漏尽智通,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漏尽未尽,亦如实知漏尽方便,为未尽者宣说法要,谓说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或

  “是菩萨摩诃萨以随所得漏尽智通,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漏尽未尽,亦如实知漏尽方便,为未尽者宣说法要,谓说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广说乃至或说菩提,或说涅槃,令诸有情闻是法已,皆获殊胜利益安乐。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引发神通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修习神通波罗蜜多得圆满故,随意所乐受种种身,不为苦乐过失所染,如佛化身虽能施作种种事业,而不为彼苦乐过失之所杂染。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游戏神通波罗蜜多,若游戏神通波罗蜜多,则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不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终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若未圆满菩提资粮,必不能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何等名为诸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圆满如是菩提资粮,方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善现:“一切善法皆是菩萨菩提资粮。”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名为一切善法?”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于中都无分别执著,谓作是念:‘此是布施乃至般若,由此、为此而修布施乃至般若。’是三分别执著都无,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此所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能自饶益,亦能饶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证涅槃故,说为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过去、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众行此道故,已得当得今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令有情已当今度生死大海得涅槃乐。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安住苦、集、灭、道圣谛,修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修行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修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菩萨摩诃萨地,修行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修行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于中都无分别执著,谓作是念:‘此是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由此、为此而修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是三分别执著都无,知一切法自性空故。由此所修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能自饶益,亦能饶益一切有情,令出生死得涅槃故,说为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过去、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众行此道故,已得当得今得无上正等菩提,亦令有情已当今度生死大海得涅槃乐。
  “善现当知,复有无量诸菩萨众所修功德皆名善法,亦名菩萨菩提资粮,亦名菩萨摩诃萨道。诸菩萨摩诃萨要修如是诸胜善法令极圆满,方能证得一切智智,要已证得一切智智,乃能无倒转正法轮,令诸有情究竟安乐。”
  第二分佛法品第八十二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此诸善法是菩萨法者,复有何等是佛法耶?”
  佛告善现:“即菩萨法亦是佛法。谓诸菩萨于一切法觉一切相,由此当得一切相智,永断一切习气相续。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法以一刹那相应妙慧现等觉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善现,是名菩萨与佛二法差别,如二圣者虽俱是圣,而有行向、住果差别,所成就法非无有异。
  “如是,善现,若无间道中行于一切法,未离暗障,未到彼岸,未得自在,未得果时,名为菩萨。若解脱道中行于一切法,已离暗障,已到彼岸,已得自在,已得果时,乃名为佛。是为菩萨与佛有异,由位有异法非无别,而不可说法性有异。”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一切法自相皆空,自相空中如何得有种种差别,谓此是地狱,此是傍生,此是鬼界,此是人,此是天,此是种性地,此是第八地,此是预流,此是一来,此是不还,此是阿罗汉,此是独觉,此是菩萨,此是如来?世尊,如是所说补特伽罗既不可得,彼所造业亦不可得,如所造业既不可得,彼异熟果亦不可得。”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法自相空,自相空中补特伽罗既无所有,业果异熟亦无所有,无所有中无差别相。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理不如实知,造作诸业或善、或恶,由于善业造作增长生人、天中,由于恶业造作增长堕三恶趣,于善业中由于定业造作增长生于色界或无色界。由此因缘,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安住苦、集、灭、道圣谛,修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修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修行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修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修行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