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五百六十六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

东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曰火焰,佛号甘露王,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不退转。 西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清净功德,

  东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曰火焰,佛号甘露王,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不退转。
  西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清净功德,佛号智炬,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曰大慧。
  西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曰悦意,佛号妙音王,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功德聚。
  东北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慧庄严,佛号智上,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曰常喜。
  上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曰不动,佛号金刚相,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曰宝幢。
  下方去此过十殑伽沙数世界,有佛世界名月光明,佛号金刚宝庄严王,十号具足,彼有菩萨名曰宝信。
  ——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第六分通达品第二
  时,有天王名曰最胜,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问佛,若蒙开许乃敢陈请。”
  于是佛告最胜天言:“天王,如来、应、正等觉随所疑问当为决之。”
  时,最胜天既蒙佛许踊跃欢喜,便白佛言:“世尊,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能通达一切法?”
  佛告最胜:“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汝所疑当为开释。”
  最胜天曰:“唯然!愿闻!”
  尔时,世尊告最胜曰:“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能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通达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
  “天王,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能通达布施波罗蜜多?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妙法施波罗蜜多。谓以净心无所希愿,为他说法不求名利但为灭苦,不见我能为彼说法,不见彼听,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无畏施波罗蜜多。谓观有情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咸亲附我。何以故?无始时来流转六趣皆为亲戚,若诸有情在怖畏难,尚以身命而救拨之,况应于彼而加恼害?不见我能施彼无畏,不见彼受,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资生施波罗蜜多。谓随有情所须资具种种布施,令其受行十善业道,不见我能施彼资具,不见彼受,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亡报施波罗蜜多。谓行施时不望果报,菩萨法尔自应布施,不见我能行亡报施,不见施报,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大悲施波罗蜜多。谓见有情贫穷老病无救济者,起大悲心而发誓愿:‘我得无上正等觉时,为诸有情作归依处,为有情故,以少善根回向菩提,亦不分别我能救济、受救济者,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恭敬施波罗蜜多。谓随有情所须之物,寻自敬奉不令疲倦,不见我能行恭敬施,不见彼受,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尊重施波罗蜜多。谓于有情起师僧想或父母想尊重心施,若无财物惠以善言,不见我能行尊重施,不见彼受,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供养施波罗蜜多。谓见制多、若僧住处,则应扫洒,以诸花香及灯明等而为供养,若见尊像正法毁缺,即应精勤修治供养,若见僧众,应以饮食、卧具、医药而供养之,不见我能行供养施,不见彼受,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无依施波罗蜜多。谓行施时不作是念:‘愿以此施得生天、人,作天、人王富贵受乐。’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亦不取求,无所得故。
  “天王,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能通达布施波罗蜜多。
  “天王,云何诸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能通达净戒波罗蜜多?天王当知,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净戒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作是思惟:‘佛于净教毗奈耶中,说别解脱相应戒经,菩萨应学,不见戒相及能受持,不著戒见亦不著我,无二、无别、自性离故。’
  “若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则能行净戒波罗蜜多。谓诸菩萨作是思惟:‘诸佛无上正等菩提,非唯受持净戒便得,要应遍学菩萨戒行,戒性清凉寂静不起,无二、无别、自性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