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五百八十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3)

时,舍利子即报具寿满慈子言:如是,如是,声闻、独觉于一切智及此资粮俱有助力,谓诸声闻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

  时,舍利子即报具寿满慈子言:“如是,如是,声闻、独觉于一切智及此资粮俱有助力,谓诸声闻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五眼、六神通;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亦能教授教诫菩萨,令勤修学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故声闻于一切智及此资粮亦有助力。
  “若诸独觉,能为福田受菩萨施,谓诸菩萨缘彼福田施资身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独觉于一切智及此资粮亦有助力。
  “然诸声闻、独觉作意,于一切智及此资粮俱无助力。所以者何?声闻、独觉相应作意,于二乘地有胜助力,于诸菩萨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及此资粮极不随顺,谓厌生死、欣般涅槃,舍大菩提及有情类。故制菩萨定不应起独觉、声闻相应作意,由彼作意于诸菩萨所求佛果、所益有情俱不随顺。
  “又,满慈子,诸声闻乘于诸菩萨摩诃萨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有大恩德,谓为菩萨摩诃萨众宣说一切波罗蜜多及余胜行相应教法教授教诫,令勤修学速得圆满,亦与菩萨作净福田,受菩萨施,令诸菩萨疾得圆满菩提资粮。由此声闻于诸菩萨有大恩德,是故菩萨方便善巧,观诸有情及一切法,于一切智及此资粮,无不皆有随顺恩德。
  “诸阿罗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若无彼则无所遮,云何可言诸菩萨众不应发起阿罗汉心,亦不应修阿罗汉智?由遮彼故,菩萨引发菩提资粮速得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故阿罗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令菩萨得一切智,穷未来际利乐有情。
  “一切独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若无彼则无所遮,云何可言诸菩萨众不应发起独觉乘心,亦不应修独觉乘智?由遮彼故,菩萨引发菩提资粮速得圆满,疾能证得一切智智。故诸独觉若智若心,于菩萨乘亦有恩德,谓令菩萨得一切智,穷未来际利乐有情。
  “又观二乘心智下劣,菩萨修学增上心智;若无二乘下劣心智,菩萨不应修增上者。如诸菩萨若心若智有漏、无漏,唯除如来、应、正等觉若心若智,于余一切,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是故一切声闻、独觉若智若心,于一切智亦有少分随顺势力。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观诸有情及一切法,于一切智及此资粮无不皆有随顺势力,故于一切心无厌舍。
  “又,满慈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虽有弃舍珍财等事,而于彼事无取相想,谓若弃舍一切法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便能证得一切智智;若不舍相回向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终不能得一切智智。
  “若诸菩萨能获种种金银等宝,虽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种种金银等宝,乃可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
  “若诸菩萨作转轮王,统四洲界得大自在,虽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舍四洲界转轮王位,乃可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
  “若诸菩萨作欲界王,统摄欲界得大自在,虽名得利,而未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欲界自在王位,乃可名为能得大利。若诸菩萨能舍众相,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乃名能得无上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