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五百八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2)

一切智智远离众相无法可得,无所得故不可执取;一切智智既非有法亦非无法,由此因缘不可执取。是故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

  “一切智智远离众相无法可得,无所得故不可执取;一切智智既非有法亦非无法,由此因缘不可执取。是故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求证得一切智智,而不名为戒禁取摄。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违犯菩萨所受戒已,是诸菩萨为有因缘可还净不?”
  舍利子言:“若彼菩萨回向声闻、独觉地已,未见圣谛、未证实际,或有因缘易可还净;若见圣谛、证实际已,异见深重难可还净。”
  时,满慈子复问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实际耶?”
  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于实际。”
  满慈子言:“何因缘故,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于实际?”
  舍利子言:“有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若速令彼证于实际,是诸菩萨或遇因缘,住于声闻或独觉地,难可令起一切智心。若遇如来正法隐没,不求证得一切智智,尔时便证独觉菩提,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毕竟不证无上菩提。由此因缘,若诸菩萨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速证实际,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应令彼证于实际。若时已坐妙菩提座,将证无上正等菩提,乃可令其证于实际,断一切障证大菩提。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不应受持二乘净戒。由彼净戒不能摄受一切智智,不能引发一切智智,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修行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何以故?满慈子,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无分限故。若诸菩萨心无分限饶益有情,修行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乃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亦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名为成就菩萨净戒。”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持戒?”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随所行施,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若诸菩萨随所护戒,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不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心回向声闻、独觉,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虽不受持二乘净戒,而不名为犯净戒者;若诸菩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虽多受持二乘净戒,而可名为犯净戒者。何以故?满慈子,若诸菩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应知名为行于非处。言非处者即二乘地,非诸菩萨所行处故。”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行处?”
  舍利子言:“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菩萨所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