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大乘般若部 >

第五百九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五百九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二 复次,善勇猛,菩萨摩诃萨若能于法如是觉知,乃可名为真实菩萨。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语。又菩萨者,
第五百九十四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二
  “复次,善勇猛,菩萨摩诃萨若能于法如是觉知,乃可名为真实菩萨。言菩萨者,谓能随觉有情无实无生增语。又菩萨者,于一切法亦能如实如佛而知。云何菩萨如佛而知?谓如实知一切法性无实无生亦无虚妄。又诸菩萨于诸法性,非如愚夫异生所执,非如愚夫异生所得,如实而知故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夫菩提者,无所执著、无所分别、无所积集、无所得故。
  “又,善勇猛,非诸如来、应、正等觉于菩提性少有所得,以一切法不可得故,于法无得说名菩提。诸佛菩提应如是说而不如说,离诸相故。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发菩提心,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发菩提心。此是菩提,我今为趣此菩提故发修行心。’是诸菩萨有所得故不名菩萨,但可名为狂乱萨埵。何以故?善勇猛,由彼菩萨决定执有发起性故,决定执有所发心故,决定执有菩提性故。若诸菩萨发菩提心有所执著,但可名为于菩提心有执萨埵,不名真净发心菩萨。彼由造作发菩提心,是故复名造作萨埵,不名菩萨;彼由加行发菩提心,是故复名加行萨埵,不名菩萨。何以故?善勇猛,彼诸菩萨由有所取发菩提心,但可名为发心萨埵,不名菩萨。
  “又,善勇猛,无实能发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发故,菩提无生亦无心故。彼诸菩萨唯执发心,不了菩提无生心义。
  “又,善勇猛,若生平等性即实平等性,若实平等性即心平等性,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于此中有如实性,即于此中无所分别。若有分别心及菩提,彼便执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种发菩提心,当知不名真发心者。
  “又,善勇猛,菩提与心非各有异,非于心内有实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实心,菩提与心如实如理俱不可说是觉、是心。由如实觉,菩提与心俱不可得、无生不生,故名菩萨,亦名摩诃萨及如实有情。所以者何?以如实知非实有性。如实知谁非实有性?谓诸世间皆非实有,非实所摄,非实有生,但假安立。云何世间非实有生,但假安立?非实有者无实生故。以无实生及非实有故,说诸法无实无性。由如实知非实有性故,亦可说如实有情;于实有中亦不执实有故,复可说随如实有情。虽作是说而不如说。所以者何?非如实理有少有情或摩诃萨。何以故?善勇猛,以证入大乘名摩诃萨故。
  “复次,善勇猛,何谓大乘?谓一切智说名大乘。云何一切智?谓诸所有智,若有为智、若无为智、若世间智、若出世间智,若能证入如是等智名摩诃萨。所以者何?以能远离大有情想名摩诃萨,又能远离大无明蕴名摩诃萨,又能远离大诸行蕴名摩诃萨,又能远离大无知蕴名摩诃萨,又能远离大众苦蕴名摩诃萨。
  “又,善勇猛,若能远离大有情想名摩诃萨。彼于一切心及心所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于菩提及菩提分法虽无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于心内见有菩提,亦非离心见有菩提,非于菩提内见有实心,亦非离菩提见有实心。如是除遣无所修习、无所除遣,于所修习及所除遣俱无所得、无所恃怙、无所执著,虽不见有菩提心性,而能发起大菩提心。若能如是发菩提心,乃可名为真实菩萨。彼虽如是发菩提心,而于菩提无所引发。何以故?善勇猛,彼已安住大菩提故。若能如是无所执著,都不见有心及菩提生灭差别,亦不见有发心趣向大菩提者,无见无执、无所分别,当知已住无上菩提。若能如是无所执著,发起胜解及解脱心,当知名为真实菩萨。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离心想及菩萨想发菩提心,彼远菩提非近菩提。
  “又,善勇猛,若诸菩萨不见菩提有远有近,当知彼近无上菩提,亦名真发菩提心者。我依此义密意说言:若能自知无二相者,彼如实知一切佛法。所以者何?彼能证会我及有情俱无自性,即能遍知诸法无二,由能遍知诸法无二,定能了达我及有情与一切法,皆以无性而为自性,理无差别。若能了知诸法无二,即能了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诸法无二,即能遍知一切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
  “又,善勇猛,若遍知我,彼便能到诸法彼岸。云何名为诸法彼岸?谓一切法平等实性。若不得此亦不执此,若不得彼岸亦不执彼岸,彼名遍知到彼岸者,虽作是说而不如说。
  “又,善勇猛,诸菩萨众应如是趣诸菩萨地,应如是证诸菩萨地,当知即是菩萨般若波罗蜜多,谓于此中无有少法可趣可证,以于此中不可施设有往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