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佛说须真天子经 第三卷(3)

分别品第八 尔时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住于道菩萨。其行已过诸声闻辟支佛上。文殊师利答言。如是天子。审如所言。菩萨之行实过诸声闻辟支佛上。

  分别品第八
  尔时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住于道菩萨。其行已过诸声闻辟支佛上。文殊师利答言。如是天子。审如所言。菩萨之行实过诸声闻辟支佛上。何以故。亦无信证。亦不持法。亦不八行。亦不须陀洹。亦不斯陀含。亦不阿那含。亦不阿罗汉。亦不辟支佛。亦不多陀竭。亦不三耶三佛。亦不世多罗。如是天子。若不知此不计是菩萨为菩萨也。亦不俗法。亦不淫法。亦不怒法。亦不痴法。亦不生死法。亦不泥洹法。若不知此不计是菩萨为菩萨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如此。何因菩萨而得信证至泥洹法。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了信诸法一切远离。于欲无著不信于余道。所以者何。信六波罗蜜道故。信已便持。所可缚著者而度脱之。常求未然之慧。于生死亦不惧。于泥洹无所畏。是故菩萨得持信要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持法要。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一切诸佛所说法教皆悉持之。不甘世味以法为饮食。立于法义不住爱欲。则得法力不为俗力。得法义不尚俗义。得法尊不为俗尊。得依怙法不怙于人。说中正法不说非法。住法法处不处非法。以法彻见审无蔽碍。悉知诸法得陀罗尼谛识不忘。以七珍事于宝具足。猗一切法便得住于自在之法。是故天子。菩萨得持法要。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是八事。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出于八邪。以净功德行八直行。满于所愿便得入道。一切世人在八难处。皆悉住之。于无难处为得男子八觉之念。常愿道意而不放舍。得八惟务禅。是故菩萨得是八事。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须陀洹。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视一切人。皆如堕海随水下流。有多力者逆水上行。断生死流不毁其本行。而得等断于三恶之道。一切使得安隐之处。远离于犹豫谛。住佛法藏。过于凡人迹。乐立佛法迹。了生死际便向泥洹门。于诸世界第一之厚。常立于人志泥洹行。使人向道得会道场。审现教授远离生死。在有为中示现无为而嗟叹之。等乐于阿惟越致。是故菩萨得入须陀洹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斯陀含。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知一切当来未然之法。来入生死中护于一切而为说法令至无为。不见有法至无为者。亦不见来。亦不见住虽示现来而无爱欲。去则毕于所作。来则不违于本要。来则不随于魔教。来则到于道场。来便持诸佛教而示现。依怙诸法来护一切。令度生死渊。已得坚强神通之道无能坏者。是故菩萨得入斯陀含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阿那含。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一切所见而不复还。不随诸阴盖。不堕诸颠倒。于是不复还亦不来亦不去。于是不复还。亦不从非法之教。亦无所畏。亦无所贪淫。亦无嗔恚。亦无愚痴。不复还。所作事常胜具满于佛法。去来功德等而无异。一切所作已毕无会。为已受决。所可造而不起。所不自在者以慧而度之。黠不从他人侍。是故菩萨得入阿那含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阿罗汉。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悉弃所有。降伏贪欲而为一切说法。诸嗔恚者。而降伏之以法教授。使除恶态。伏诸愚痴以法而化。已得空聚悉见诸法。不舍一切精进。于诸佛法。心不乐世间。一切合会皆无有常。于供养中常为之最。譬如莲华不着泥水。无我无持亦无所有等持诸法常念为之。以慧分别空。随人所乐而立其志。宿命所愿皆已满足。意之坚住不随他人教。诸语之好恶一切无所受。欢喜而得决。以决转度一切。是故菩萨得入阿罗汉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声闻。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一切所不闻法而为说之。是为声闻。于声闻乘而无有信。于诸着法已不生不起法界。使未闻者闻。缘诸因缘者。以无我无人。使习闻之。于空法教不限佛法。其所作法譬如虚空造诸法要。闻常精进无所挂碍。从他闻法不受行。自是于禅不随他教。去来现在所有音声悉晓知之。已断所作不可尽。以为得具足。复得无尽譬喻法义。悉知一切人意所行。以慧示现而导利之。随其所欲而为说法。令到其处而不贡高。常行本愿。是故菩萨得入声闻
  天子复问。文殊师利。云何菩萨得入辟支佛。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得因缘便。知诸法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有主。而自庄饰者。伪而无实无所属。其因缘相譬亦如是。谛见诸因缘。以道为饮食。于律法而不舍是诸波罗蜜之侣。一切道证则法之侣。于四恩事而无贡高。是神通之侣。知因缘法而不断着。不信余业得平等觉道。信见知处不以为异意。而不随坏败小乘功德。为立大乘。以因缘行一切诸法。是故菩萨得入辟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