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集部 >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第一卷(3)

一切诸法向寂静 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静寂灭无恼患 无垢最上今显现 诸众生等无众生 过去现在亦复尔 以音声说令众闻 是声同等如法界 诸世界同无世界 说事

  一切诸法向寂静  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静寂灭无恼患  无垢最上今显现
  诸众生等无众生  过去现在亦复尔
  以音声说令众闻  是声同等如法界
  诸世界同无世界  说事犹如虚空相
  无生无增亦无减  显示虚妄如虚空
  善觉诸佛悉同等  法界决定无毁坏
  解达施戒及智慧  一相平等同无相
  诸结寂灭永无结  妄想于彼生分别
  无内无外亦无中  从于妄想颠倒有
  若法非法无妄想  推求诸法无所有
  觉了名色如实性  彼行于世无染着
  过去未来无边量  所演说法亦如是
  本际寂灭无尽灭  无有方所无住处
  以文字故说是法  而此文字是尽相
  知是文字尽相已  于一切法无妄想
  持心等持无所持  彼此不违于法相
  心及数法无有生  知一切法入平等
  际无际断无所断  前后及中同叵得
  了知三世平等已  彼智无边无有量
  世间贪着于名色  有边无边皆寂静
  了知因缘法相已  无我众生命妄想
  所起我见永无起  一切诸法亦无起
  若所起者本无起  彼常随顺顺法忍
  其性犹如云中电  一切法如我实性
  我人众生性自空  入此陀罗尼印相
  随所觉知三脱门  一相无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无边量  法法自无有妄想
  以文字说分别法  若上若中及与下
  文字亦无有妄想  推求分别真实义
  义及文字共相应  以音声说无二义
  若知本性常寂静  彼本际性常自断
  若本际性常自断  为利世故修诸行
  推求本际无本际  彼大慈悲最清净
  若大慈悲最清净  苦乐同等而修行
  亦复无高亦无下  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静最寂静  若见不见常寂静
  亦复无增亦无减  彼性离作常寂静
  如空中声叵捉持  虽可闻知不可说
  是演说者及听者  悉皆不实得自在
  当诸琴乐演出是偈法音之时。八千菩萨得无生忍。尔时天冠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从何而出。佛言。善男子。汝今自问大树紧那罗王。彼当答汝。尔时天冠菩萨。问于大树紧那罗王。紧那罗王。如是妙偈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从诸众生音声中出。又问。诸众生音声从何而出。答言。善男子。众生音声从虚空出。天冠菩萨问言。紧那罗王。众生音声非口出耶。答言。善男子。是众生音为从身出。为从心出。天冠答言。不从身出。亦不从心。何以故。身痴无知如草木瓦石。心无形色。不可睹见。无有触碍。不可宣说。犹如幻化。大树紧那罗言。善男子。若离身心从何而出。天冠答言。从于思惟出生音声。又问。若无虚空声何由出。天冠答言。若无虚空声终不出。紧那罗言。善男子。是故当知一切音声从虚空出。当知是声即虚空性。闻已便灭。若其灭已同空性住。是故诸法若说不说同虚空性。是故应当不舍空际。如音声分诸法亦尔。若以音声有所说法。而是诸法于音声中求不可得。音声于法求亦叵得。善男子。是故说言。一切诸法不可言说。但以音声名为言说。当知言说为无所说。又以音声名为言说。然是音声本无住处。若无住处则无坚实。则名为实。若其是实则不可坏。若不可坏则无有起。若无有起则无有灭。若无有灭是名清净。若是清净是则白净。若是白净是则无垢。若是无垢是则光明。若是光明则是心性。若是心性。则是出过。若是出过则出过诸相。若出过诸相则是正位。若菩萨在正位。是则名得无生法忍。若得无生法忍一切能忍。亦忍于空亦忍于人。何以故。不离于人名之为空。人即是空忍于无相亦忍于相。何以故。是相实性即是无相。忍于无愿亦忍于愿。何以故。愿实性相即是无愿。一切法性及众生性。一切常灭亦如是忍。何以故。一切众生生死之性犹如幻梦。是名菩萨得无生法忍。不违一切法不逆一切法。若顺此忍则亦忍顺随诸法去。若无去则无来。若无去来知一切法。是常住性如法常住。众生亦尔。若得是处如法随顺如处修行。是名成就无生法忍。一切言说即是音声。为语他故起是音声。是无生法忍无有能说无有能听。何以故是义不可得故。而是法忍非声非说。善男子。如来世尊有大威德。同不可得义。不可得义说于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