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曰。引昔因中明同事也。从此第二明今偈赞 经。今于我前大师子吼 解曰。赞于佛前得决定说。从此第三印可所说 经。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真实义不可思议 解曰。重言如是者。如汝所说印能诠文。得真实义者。印所诠义。是故重言如是如是。不可思议者。赞其文义心言路绝。从此第四唯佛能知 经。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解曰。唯佛等者。菩萨修证诸忍未圆。设后如前悉皆分故。唯有诸佛。佛道齐证解忍圆故尽知也。从此第二忍位境智。于中分三。一标忍难量。二总相征问。三分别解释。且初第一标忍难量 经。善男子此十四忍诸佛法身诸菩萨行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解曰。前长行中佛说十王。次于偈中王别赞忍。忍之境智若因若果此具明也。此十四忍者牒前文也。诸佛法身者。谓应化身皆法身也。诸菩萨行者。等觉已前一切行也。思议等者。心不能思口不能议。过称量境云不可也。明佛菩萨皆依此忍。忍之性相思议称量俱不及矣。从此第二总相征问 经。何以故 解曰。何故诸佛菩萨皆依十四忍不可思量也。从此第三分别解释。于中分二。初别明境智后释结难量。初明境智于中分二。一明佛境智二明菩萨境智。初佛境智于中分三。一标佛生化灭。二释无生化灭。三结如虚空。且初第一标佛生化灭 经。一切诸佛皆于般若波罗蜜多中生般若波罗蜜多中化般若波罗蜜多中灭 解曰。实相般若无生化灭。诸佛化现圆应十方。于般若中示生化灭。即王宫生转法轮化。双林后灭则其事也。从此第二释无生化灭。于中复二。且初第一释无生等 经。而实诸佛生无所生化无所化灭无所灭 解曰。谓明诸佛体遍相圆动而常寂无生化灭。从此第二境智俱寂 经。第一无二非相非无相无自无他无来无去 解曰。言第一者胜无等故。言无二者如智不异故。言非相者不同色像故。非无相者不同兔角故。无自无他者。所现应化胜劣有殊。与法性身无自他故。无来无去者。化现应物示有去来。体常不动。无来去故。从此第三结如虚空 经。如虚空故 解曰。静不违动。动而常寂。即动而静。如虚空故。从此第二明菩萨境智。于中分二。一即境观空二即智观空。初即境中文分为二。一别相观空二总相观空。初别相中文分为二。初即法观空后即受观空。初即法中文复分三。且初第一标无生灭 经。善男子一切众生性无生灭 解曰。显依真也。一切众生者。通能所化一切生也。蕴等自性体即真如无生灭故。从此第二明法不实 经。由诸法集幻化而有蕴处界相无合无散 解曰。谓无始来迷自真性。为相所动令知幻也。由诸法集幻化而有者五蕴法也。五蕴和合故名为集。此无实体幻化有也。蕴处界者明幻法也。言无合者蕴从缘起。缘自性空故无合也。言无散者。众缘假集暂有显现故非散矣。从此第三明法性空 经。法同法性寂然空故 解曰。上言法者蕴等法也。同法性者同真如性。性相依持体不相离。了相即性寂然空故。从此第二即受观空。于中分三。一体性清净。二明行不实。三总结明空。且初第一标性清净 经。一切众生自性清净 解曰。此标众生真性清净。与前别者。前明蕴等体无生灭。此明作业自性清净。前果后因。前法后受。前苦后集。是二别故。从此第二明行不实。文复分二。且初第一明行不实 经。所作诸行无缚无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 解曰。明作业也。所作诸行者。诸即众也。行谓造作。依身口意造作善染六趣之业名诸行也。无缚无解者。由妄所动为烦恼缚。求离系解故有缚解。了体即真本自无缚。谁复求解即无缚解。非因非果者。所作诸行妄故见有。妄自性空非因果也。非不因果者。未了自性妄想漂驰乘因感果如幻有也。从此第二明受不实 经。诸苦受行烦恼所知我相人相知见受者 解曰明妄受也。言诸苦者。三界通论总有三苦。三苦不一故名为诸。言受行者。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名受行也。或于所受善染境中起爱为业。领彼所作为行相也。言烦恼者。烦劳扰恼诸有恼故。言所知者。碍慧不生。障所知故。即二障也。我相等者如前已解。障依执生。障宽执狭具生二障故别明也。从此第三总结明空 经。一切皆空 解曰。明所作行乃至受者随彼妄情流动以有。皆无自性故一切空也。从此第二总相观空文分为三。一标境界空。二释境界空。三结如虚空。且初第一标境界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