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法华玄论 第七卷(2)

第三明三化。三化者初一往化。二随遂化。三毕竟化。此三化摄八譬也。一往化者过去为说大乘也。二随遂化者从背化已后流浪五趣。菩萨随入生死而教化

  第三明三化。三化者初一往化。二随遂化。三毕竟化。此三化摄八譬也。一往化者过去为说大乘也。二随遂化者从背化已后流浪五趣。菩萨随入生死而教化之。三毕竟化者从父子相见如悟一乘受记作佛得不退转谓毕竟化也。又初说人天乘为一往化为说二乘。乃至法华之前四十余年随遂不舍谓随遂化也。三说法华得记作佛谓毕竟化也。又初说二乘权诱为一往化。众生遂保执而住不更进求。如来终不舍之。或令自说大法。或闻他说大谓随遂化。至法华时方得了悟为毕竟化。又初说大乘波若教名一往化。从波若已后历闻诸方等经为随遂化。终悟一乘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为毕竟化。又今唯为说法华为一往化。从此已后乃至十地常教化之为随遂化。至金刚心等觉地时。化令得妙觉地圆满谓毕竟化也。又结僧那于始心名一往化。于其中间种种化之为随遂化。得佛方息为毕竟化也
  问。何故须立三化
  答。初明父子相失。后忽然相见似无因缘。是故须立三化也
  第四明三世。八譬中初父子相失是过去世事也。从见大机当发一生。应悟法华记作佛。始于顿止一城竟第八譬。皆是现在时事也
  第五明本迹。一往八譬皆是迹中事耳。如来久已成佛昔示同沙弥为说大乘。乃至今日中止一城亦是方便成佛。是以八譬皆为迹也。但父子相见都有二本二迹。一者法身见诸菩萨大机已成。故示为舍那以化之。中止一城家业不废即其事也。二者舍那成道时见诸子唯有小机无有大机。故垂为释迦以化之。脱珍御服着弊垢衣即其事也
  问。若尔法身地具照二机。双垂两迹
  答。亦得如此。但今欲明二佛传论本迹化大小二缘。故作此判也
  第六明因果。就本而言皆是果化。就迹辨者过去结缘。示沙弥之迹。但因而非果也。从中止一城谓果迹。此二中间或因或果也
  第七明化得不得。若以悟一乘受记为得者。七譬皆是唤子不得。唯第八为得也。若就大乘化为得不得者。过去为沙弥时为说大乘即是化得。从背化已后为不得。至法华悟一乘为得。如譬喻品云。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此是大乘化得也。而汝今悉忘此为不得。我今令汝忆念本愿。为诸声闻说法华经为化得也
  第八明二教。从顿止一城即序长者豪贵自在眷属宗侍等。此领华严初成佛时舍那教闻化诸菩萨也。脱珍御服着弊垢衣即是舍那之本。垂释迦之迹。遍化二乘。竟第八譬皆是领释迦教也
  第九明世出世。冷水洒面说人天教为世间法从化子得皆出世教也
  十第明大小。唤子得譬鹿苑之教为小乘化。从付财竟委家业皆大乘化也。此中无有三乘通教义。何以知之。教作人时但说二乘法名三藏教。从般若已去即付大乘法财。不复教二乘人作。故唯是大乘教也。若言波若是三乘通教者。付财之时应有通教三乘人作
  第十一明自他。般若教明自教般若已后明化教。自教者令声闻人口自说大因大果。即以此法教之。可谓以彼口自言以教其心也。从波若已后历闻诸方等经闻他说大。令其得悟故云他教也
  第十二明显密。从波若至法华之前谓显教菩萨密教二乘。如付财之说密示大法以为已任。法华教名显教二乘也
  第十三明迷悟。自父子相失竟陶练小心。二乘皆不知是佛子为迷也。至法华时始得悟也。故下文云。我今得道得果于无漏法得清净眼。尔前皆无眼也。第十四广上说。上有二章第一五譬广上昔迷。第二最后譬广上今悟
  问。以何义故有此十四义耶
  答。此譬领释迦一期始终教意尽。故作此十四条也
  药草喻品 五乘义 一音义
  五乘义者。前序经一雨一云大意者。教虽万差终表一道。所表之道无二。能表之教亦一。但随五种根情故有五乘教异。既随物说五则五乘皆权。五乘既权则以不五为实。以对破五病故以不五为实也。然五既不实则不五亦权。故凡涉名言皆非究竟。但为渐诱众生故开五不五。至道寂寥何五不五耶
  问。若五乘皆是权者。前何故言二乘是权佛乘是实。故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答。义门各异。前就三乘判有无以明权实。正欲斥二乘病故明佛乘实有二乘伪无。所以然者。二乘人谓二乘及佛乘俱是实有。故作此斥之以二乘是无故索。菩萨乘是有故不索。今明无五者就正道望之。是法不可示何曾有五与不五。言五不五者并随物说之。皆是权也
  问。道实非五不五。五不五皆是权者何因缘故不索五耶
  答。若识道非五不五而说五不五。皆是权者。此人不索不识如此权实者。亦有索五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