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第二卷(2)

第二会普光堂如来名号品第三 有四。一释名。二来意。三宗趣。四分文释 释名者有二。一处名。普者德普。光者智光。亦可光普。二品名者。名即通名。

  第二会普光堂如来名号品第三
  有四。一释名。二来意。三宗趣。四分文释
  释名者有二。一处名。普者德普。光者智光。亦可光普。二品名者。名即通名。号者别号
  二来意者此有二意。一会来意。二品来意。何故会来。前举净土为所信境。次辨能信心故也。二品来意者。前辨所依土。次土中化主人名故也
  三宗体者分别有二。一约人。二约法。人者化主及助化各有体相用。如文应知。但局此会。二约法出体者。谓十信行法。后当分别。名号品以化悲德自在相为宗。亦可是佛国海为宗
  四释文者。依大光律师云。前会普贤承力说净土依果。此下明因行。此意从会判故也。此为前会果广而因略。此会因广而果略故尔也。问何故因与果同会者。答计行应别。今但为显法依人弘故。同一会不分别也。就前三品正报中。初名号明佛身业。二四谛品是佛口业。三光明觉辨佛意业。又亦可名号品显土以生信。二四谛品彰法是宝。三光觉品显法增微成下轨则也。就名号大分有二。初辨此会序。二是时文殊师利下明其正说。序文分四。初明住处及佛德。二与十佛国土下辨所被机及其助化。三诸菩萨作是念下明欲请。四尔时世尊下辨集余方新众以发起。今约长分为定。何者长分为八。一举处及化主并叹佛德明显法因缘。二明所被机。三明陈所疑事。四辨集新众。五文殊叹曰快哉下叹化事甚深成土难测。六四谛品下教法甚深谛言设则。七光觉品下许说方便显法渐次彰其浅深。八明难品下正陈行仪辨法浅深之状相也。何意树堂并说者。为此堂在树南同处。诸鬼神龙为佛作故尔也。就初叹德文有二。初辨证性明自利。二至无碍趣下辨利他德。自利有五句可知。利他有五可知。二列所被众。此中有四。一简大异小。二简始异终。三简新异旧。四叹德。就叹德文有十分二。初举二章门。二有八句。四句对前一门也。二二自他利。三时众请文有四十四句。问所以此会通问上位及果德者。此会是起行初并复对化主。文次故尔也。亦可此问佛土。非世界海可思之。问内分三。初十问辨法身三轮果即生信之境。即先际佛法即此会答之。次开示下有二十问辨中际佛法。至菩萨住处品已来答之。次佛无上下有十四问辨后际佛法。讫小相品已来答之。大光师但作三十三问。即合随喜等十句总为一问。此最好也。先际内初五问名号品答。次二四谛答。次一光觉答。次随佛刹起等者明难等三品等答。示成正觉亦光觉答之。贤首品亦有答相。亦可并尽性起品来答之。中际内初三及第五问位法。第四十藏十愿下有五。问行法位法可知。十愿十自在等从升忉利天品尽十地品答之。次十定等十四句从十明品讫菩萨住处品答之。后际十三问佛不思议品讫小相品答之。十愿十明品答。十自在下十无尽藏品答之。十顶不见别答。十忍品答此十定。定即忍也。此由品分故尔。若通即对文当知。第四集新众文有二。初明能集。此句文局而义通下会也。二辨所集。即如其像者。一如器像。二如器所对境像。像者缘集似故。影现故也。即如其像现神通力者。正以果德圆极体融至顺冥津无外缘无不在故。能随其行别位殊故。显会相应也。所以放光下觉品重明者。此为一事表二法故。分文二处也。一为集众。二为寄法浅深三辨所集。土同色者表功德显外也。佛同智者内解元也。菩萨同首也进行始也。座同莲华将成果初也。所以集众等先从东方。为显开明之初生长之始故也。第二正说文。若长分此即第五叹化主甚深。所以此会不入定者。明法体不住随器不同。若对胜器法深故须审。今十信解劣不表法深。加劝等准此可知。所以文殊说三品为平等妙慧智住胜境方显法故。所以文殊说此品为妙慧善达佛国海故。此文有四。初叹众希有二句可知。二诸佛子下略牒所问法明不思议。三何以故下列名广释。四是皆如来下结叹摄化益。第二有十句可知。第三文内初总次别。总内分四。初责。二答。三重问。四重答。此中初一总。余十六别可知。诸四天下列十六句。所化机相不同。证成名号各异。此等名是别非通。此中正举诠显其净土也。二何以故广文中分二。初责。次答。答文分三。一明此三千大千界名号不同。二有密训下明余三千界。三如是东方下广解尽界名号也。此既明一佛土名。何以取上下者。此为上下亦无方傍亦无际以显教圆也。此意如文耳
  四谛品第四
  四门同前
  一辨名四者。数谛者有作无作圣谛实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