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时有人无有胆勇(至)不久散坏如彼偷狗 案。僧亮曰。魔如偷狗。设使诈为佛相。其内无法若见声闻。不怖畏者。则不能乱 善男子如来亦尔告诸声闻(至)愁忧不乐复道而去 案。智秀曰。合譬 善男子如彼健人不从他习(至)于是事中终不惊畏 案。僧亮曰。学大乘者。有二事。不须依人。一以积德深厚。二以大乘经力。自能降魔也。此即第一。显菩萨德行。所以无畏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阿竭陀(至)亦能降伏令不复起 案。僧亮曰。第二譬经力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龙(至)或以眼视或以气嘘 案。僧亮曰。上云学大乘者。能令魔事不起。而佛在道树下。无魔事。斯言似虚。是故以此一譬。正显菩萨以降魔之力。摄得声闻。兼遣此嫌也。龙譬魔 是故一切师子虎豹(至)或触其身无不丧命 案。僧亮曰。譬二乘也 有善咒者 案。宝亮曰。譬四依也 以咒力故 案。慧朗曰。譬经力也 能令如是诸恶毒龙(至)柔善调顺悉任乘御 案。宝亮曰。正明四依。以经力故。非唯能降魔。亦能摄二乘也 如是等兽见彼善咒即便调伏 案。僧亮曰。蠲出师子等譬。明所以降魔。正为摄取三乘。即是显昔道树降魔之本意也 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至)不生畏惧之心犹行魔业 案。慧朗曰。合诸兽畏龙。龙无所畏也 学大乘者亦复如是(至)因为广说种种妙法 案。慧朗曰。如彼咒者。所以降龙。为调伏诸兽故也 声闻缘觉见调魔已(至)正法之中而作障碍 案。慧朗曰。如彼诸兽见龙降故。所以调伏也 复次善男子声闻缘觉(至)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案。智秀曰。第三翻。结上旨也。明声闻所以应依大乘经。学大乘者。实为可贵也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至)是大涅解微妙经典 案。僧亮曰。第三辨流通时。及处所也。我涅槃后者即是时也。当有诽谤者。即是处所也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至)当能拔济是谤法者 案。智秀曰。问有二意。第一问灭后几时。当有诽谤。第二问何等人。能为作救护。欲显四依人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至)然后乃当隐没于地 案。僧亮曰。行之为显。不行为隐。非为都没也。僧宗曰。佛灭度后。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今言四十年者。据正法中。佛初涅槃后也。宝亮曰。佛在世凡五十年说法。若与佛同年者已过。其有中年受道者。佛虽涅槃。而此一时人辈。能为流通。正可四十年也。此辈复去。尔后法教理。就讹替也 善男子譬如甘蔗稻米石蜜(至)皆言是味味中第一 案。僧亮曰。为行经者。作譬也。僧宗曰。中有三譬。初譬明不假四依人。次譬明小乘者。不须四依人。后譬明是四依人。后譬明行大乘者。已自流通。何待弘化耶 或复有人纯食粟米(至)我所食者最为第一 案。僧亮曰。譬不行者也。僧宗曰。此人执固弘通者。终不入也 是薄福人受业报故(至)如彼福人食于粳粮 案。慧朗曰。举二譬。以合行不行之处 善男子譬如有王居在深山(至)惧其有尽唯食粟稗 案。僧亮曰。烦恼累多。大乘心弱。譬之险难也。慈悲既少也。不能弘通。譬惜粳粮惧尽不食也。但说小乘。资益至寡。譬唯食粟稗也。僧宗曰。深山险难者。譬弘通之道。非无其路。而崎岖难入也。非无大乘经典。秘而不传。譬贪惜不食也。宝亮曰。小乘化主。譬彼王也。愚痴障重。譬深山也。虽有大乘经典。其味深玄。非己所解。譬之难得。复恐非理。譬惧其有尽 有异国王闻而愍之(至)令我得是希有之味 案。僧宗曰。四依菩萨。乃广写大乘经典。流通彼处。一时从化。譬举国共食也。宝亮曰。四依菩萨。赴彼所感。以譬愍之也。躬自弘通。喻如车载也 善男子是四种人亦复如是(至)因王力故得希有食 案。宝亮曰。合譬也。明向者小乘。深山王者。受四依化。亦遂成菩萨也。仍复广说。昔为小乘。不肯在众。共受持者。止为名闻利养故也。下列五句。一以利养。二为称誉。三为解法。即是欲胜他故。四为依止。要人归附也。五为贸易。其余经者。须更博悉。然后乃与。皆是障法因缘。自非四依。云何能化耶 又善男子是大涅槃(至)大乘经典甚深义故 案。宝亮曰。经所流布。在地则地贵。在人则人尊也。若不尔。以五阴法。如地人是法上之假名也。因此法以成人。人法悉是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