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苍蝇为唾所粘(至)是人罪业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重显愚人。[雨/复]藏不悔。遂长小成大。举三譬以为喻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现轻报转地狱受 案。僧亮曰。上说不修四事。未说所以不修。欲明具下诸恶。故登问也。宝亮曰。上已广略六门。此四法竟。今此下第七更举二人结句。广辨愚人之恶。略明智人之善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至)现世轻报地狱重受 案。僧亮曰。举两翻五事。释所以不修四事。而能转轻为重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案。僧亮曰。向明愚者之失。今明智者之得。是以次有咨也 善男子若有修集身戒心慧(至)地狱果报现世轻受 案。僧亮曰。解空故罪。所以不除者。以其人心不着故 是人设作极重恶业(至)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 案。僧亮曰。罪恶以横生故。无根空解。以从理故力大。是以真金虽少。犹胜积华 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至)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案。僧亮曰。总结上旨也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至)悉不得是大般涅槃 案。僧亮曰。第六劝修也。以道能转障。故劝修也。有两难。此第一若言业不定障而性是定因者定胜不定。何故不以性故得耶。僧宗曰。犹成前无性七执。谓若有性。则自然成佛。何须劝修。正以劝修方得。故知得佛之时。始有性也。凡有四段。第一五难。令因中无性。若必有者。自然至佛。佛以七种人总答也。第二明如来所见。真实明了。不同凡夫。凡夫如盲人问象。如来则会中道。故不须劝也。第三出佛性体。以验不谬也。第四正劝令修也。宝亮曰。若欲近离重障。远取佛果。莫过修道。所以劝也 世尊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至)何须修集八圣道耶 案。僧亮曰。第二难也。性是定因。因力则强。强故不须修道相助也。宝亮曰。下去凡五翻。上来至此。第一翻。师子吼难。若众生有正因佛性。何不率尔而得涅槃。而方修虚假之缘因耶 世尊如此经中说有病人(至)何以故以佛性故 案。僧亮曰。此下有六事。证不修道。以成第二难。此第一事举经也。宝亮曰。第二翻。若众生有正因。正因之力。应自然成佛。何用修道。下举五事。以证成此难。明不假道力 世尊譬如日月无有能遮(至)不以修集圣道力故 案。僧亮曰。此中举三事。一举日月自然。至頞多山。二举河必归海。三举阐提必入地狱。皆不假因缘也。宝亮曰。此中举三事为证也 世尊若一阐提犯四重禁(至)非因修集然后得也 案。僧亮曰。第五事明得菩提。不由修道。乃关佛性。以证业不定障也。宝亮曰。第四事也 世尊譬如磁石去铁虽远(至)是故不须勤修集道 案。僧亮曰。第六事更无别法。直以性故。两吸铁也。宝亮曰。此第五事也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离诸怨贼受大快乐 案。僧亮曰。答初难也。七人皆具手足譬佛性。习浮者度。不习不度。譬修道也。众生亦尔。皆有佛性。不修圣道。不得涅槃。是烦恼过也。众生以三事入生死。一以洗浴。譬断烦恼。二以恐怖。譬畏生死苦。三以采花。譬修功德也。僧宗曰。下取阐提。上至诸佛。为七人也。若为洗浴者。言无漏圣人。能永断烦恼。如洗浴去垢也。或为恐怖者。声闻二乘。怖畏四魔。或为采花凡夫。贪世五欲。以悦其情。此三种人。各有所为。故同入河中。运其身手。明若凡若圣。期心不同。故生死河中。各修其善。随其力用不同。故有七种之别也。宝亮曰。今将恒河中。七人答第一难。如恒河边。七人悉有手足。若不习浮。不能得度。众生虽有佛性。要久习缘因善。方乃得成佛。云何难言。率尔行道。而得佛耶。此中借恒河为譬者。用生死为河。明众生虽复在生死河中。要未识生死。及至观解信圣之语。方觉其过。故言入河。入河之意。凡为三义。第一譬除烦恼。第二畏生死八苦。第三如修万善。此恒河中七人。虽尽曾为一阐提来。要当时行异。第三人信常故畏行成。资斯之解。仍得出生死也 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复如是(至)如恒河边第一人也 案。僧亮曰。第一人谓阐提也 善男子一阐提辈有六因缘(至)是故常没三恶道中 案。僧宗曰。初譬外凡夫。乃至阐提以无智慧正见之心。不习修道之浮故 第二人者发意欲度(至)如恒河边第二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