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 广说诤论凡二十科 第一释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一义无量名无量义说无量名乃至第一义中说世谛等 不为五种人说五种法谓不为悭者赞布施等 广释所以语魔王云过三月当涅槃缘起 第二释我无我诤论 第三释有中阴无中阴 第四释有退无退诤论 第五释如来是有为或是无为 迦叶品之第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亦知未来众生诸根 案。僧亮曰。第三诤论分也。上云。具四德则进。不具则退。而善友不过于佛。正法不过佛说。如使后人于佛所说。起诤论者。则不得善思。故不如法行。四德。所以不具。皆由佛说不定。如似如来说不应机。故发问也。僧宗曰。第五广明诤论也。有三翻。第一出诤论以咎佛。第二如来广释以遣着。第三释诤论也。此下第一列二十一诤论。以咎佛也。宝亮曰。将欲解释诤论。故逆作难云。佛既知众生三世。诸根利钝差别。何不定说。乃使物诤耶。智秀曰。辨诤论中。唯有问答两翻。前迦叶以诤论为难后佛释也 如是众生于佛灭后(至)何故今日不决定说 案。宝亮曰。凡列二十对四十家诤。请佛释也。道慧记曰。迦叶发问。凡有四十诤论。两两相对。合为二十。就章门之中。乃有四十二也。合章门中。第十九两句言。或说佛性。即众生有。离众生有。或说四重五逆阐提。皆有佛性。或说言无。合此二句。所以为四十也 佛告迦叶善男子如是之义(至)乃是智慧之所能知 案。僧亮曰。佛所说义。有权有实。识性是着。不达二义。偏执起诤。智能了达。不执不诤也 若有智者我于是人(至)亦复谓我作不定说 案。僧亮曰。智者见法。法理无二。谓佛说实不说权也。无智不见法故。佛说权道。谓道有权实说不定也。谓我作不定说者。自不见法。谓佛说有二。所以起诤论也。僧宗曰。第二释着言之惑也。随方释化。岂是凡夫六识所知。是以不解此意。故生此诤论耳。智者理归一致。及其化物方便故也。说本迹不相违。故言不二也。于愚者。不解偏执。谓呼二也。宝亮曰。将欲释难。且一往总解云。如是之义。非六识所知。乃是智者所达也。众生根性不等。须法药不同。何得定说耶。是故一家。恒劝行者。若体解此诸诤论。名通达佛法也。佛所说法。本一时之益。生后解之资。应纵容取旨。岂得偏执。但学者自乖于理。岂是佛之过耶 善男子如来所有一切善行(至)悉为疗治一切病苦 案。僧亮曰。谓愚智不同。应须调伏。所以说不得定也 善男子如来世尊为国土故(至)一切法中作二种说 案。僧亮曰。说不定之事。证众生不同。如制皮物。寒国则开。温土则制也。时节者。如初说无我。后说我也。他语者。佛说少见佛性。为后身菩萨。非自为也。为人故者。说不净观是道。为多爱人说。不为多嗔人也。为根故者。如为利根。则略说法要。为钝根人。广说法要也 于一名法说无量名(至)于无量义说无量名 案。僧亮曰。法是事体。名是义因。义是名实。内外之称。各有总别。僧宗曰。明如来说法不定。岂可承此而生执着耶。就一名一义。绮互为言。寻求下释。各存其旨也 云何一名说无量名(至)是名一名作无量名 案。僧亮曰。般涅此言无。亦言不。槃者言生。亦言出也。胡音多含。皆是出生死之名。亦是出生死之义。一名一义也。僧宗曰。一名者。取其无果之名。而种种不同也。道慧记曰。涅槃是一名。涅槃体是一名之治也。更就涅槃体上。作种种名。故言于一名法。说无量名也。智秀曰。捉一名以取法。随此名法。有无量义相。说无量名。非谓一名作无量名也 云何一义说无量名(至)是名一义说无量名 案。僧亮曰。无生出。虽出生无。而名义皆异。即无量有无量名也。犹如帝释者。第二天主之义。谓义一也。与涅槃义同。以异事为证耳。僧宗曰。一义说无量名者。此是义名。为存其义名耳。道慧记曰。帝释一义也。于一义上。复立诸名。故言于一义中。说无量名也 云何于无量义说无量名(至)无量义中说无量名 案。僧亮曰。存其异义也 复有一义说无量名(至)是名一义说无量名 案。僧亮曰。阴以聚积为义。虽有多名。而聚积之义一也。僧宗曰。亦名道者。此就缘中说耳。以其阴能生道故 善男子世尊为众生故(至)故名如来知诸根力 案。僧亮曰。第一义者。小乘以苦集为第一。非空第一也。谓解脱身也。所谓因果者。分三世为十二。宣是因果为略。下苦义是总别相为广也。皆是应根不定之事。僧宗曰。第一义说为世谛者。实是法身。而说为丈六。谓有生老病死也。世谛说第一义者。憍陈如实是世谛。以解空故。从解为称。名阿若憍陈如也。道慧曰。向来所明。一名说无量名。乃至世谛说第一义。悉明不可定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