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六卷(8)

就明无相有得之中先明道等无相而有。如其无下就有明得。前中初法次喻后合。合中具三。法说文中但明其道。余略不论。道之性相实不生灭不可捉持明道

  就明无相有得之中先明道等无相而有。如其无下就有明得。前中初法次喻后合。合中具三。法说文中但明其道。余略不论。道之性相实不生灭不可捉持明道无相。虽无色下明其有用。道实有体。体相难彰举用显之故言有用。喻中先明众生心识无相而有。以类道等真法是有。此文良验宜审记知
  以是义下举说证成。于中初明心如城主。次明须护。先反后顺。以不护下明护有益。先反后顺。下双结之。得名真实结明前益。护者得彼人天涅槃名为真实不护不得名不真实结明前损。上来喻显。道下合之。明此三法亦有亦常是以可见
  自下第二就有明得。文别有四。一略明有得。二见有二下广明有得。三以是因缘我于往昔告舍利下引说证得。四迦叶言下释经显得。略中初言如其无者云何能断一切烦恼难破无义成有可得。以其有故了了知见正明有得
  广中初先泛举二见。先举。次列。后辩其相。如人眼根清净已下约此二见明其有得。先立见喻。次约显法。下明菩萨虽见不取。文皆可知
  就引证中文有四句。一明世间不知见觉诸佛菩萨能知见觉。二明世间所知见觉诸佛菩萨亦知见觉。三约前二明凡异圣。四约前义辩圣异凡。前中初言以是缘者。以佛菩萨见道菩提涅槃因缘。昔告舍利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诸佛菩萨悉知见觉。此三何别。通释是一。于中分别义有多含今此且以两门分别。一就行分别。二约位别。言就行者闻慧为知。思求称觉。修证名见。又闻及思通名为知。修观明白说之为见。证会名觉。又闻思修通名为知。证照名见。于前二后重观名觉。言约位者地前名知。初地名见。二地已上重观名觉。亦得地前名之为知。十地名见。佛地名觉。第二可知。第三段中约对前二明凡异圣。世间众生不知见觉亦不自知不知见觉。对上初段明痴异圣。世间众生所知见觉便自说言我知见觉。对向后段明慢异圣。第四段中辩圣异凡。如来一切悉知见觉亦不自言。顺明如来异于凡夫。于中先明有慧异凡。亦不自言我知见觉无慢异凡。次类菩萨。何以故下反明如来异于凡夫。后类菩萨
  自下第四释经显得。释前所斥证中之义。人即就此别更建立知见觉义以为梵行。诸是辩行佛皆标举。若知见觉别是梵行。佛何故不举斯应别举。复有梵行谓知见觉乃重解向前所斤昔经中义。何得别立断经意势。于此文中有两问答。前一问答解前经中世间不知不见觉法。并辩世人知见觉法以显菩萨能知见觉。后一问答解前经中世间不知菩萨能知异世间义。前中迦叶先问起发。如来次辩。迦叶下复荷恩赞叹。如来辩中文别有四。一辩出世间不知见法。初就佛性明世不知。先顺后反。次就十二部经等法明世不知。先顺。后反。是名下结。二辩出世间知见觉法。先问。次辩。后总结之。三明菩萨能知见觉。四举谤者得罪成前是实。菩萨如是知见觉已若言不知为虚妄等。对向后段能知见人明谤得罪。若男女下对向初段所知见法明谤得罪。此过深重。惧人为之。故佛广辩今人舍远。自下迦叶闻前所说荷恩赞叹。经家先举。下列叹辞。辞有四偈。前二对上谤者得罪叹佛能救。后二对上如来辩说知见觉法令菩萨知叹佛能益。前两偈中初之半偈叹佛有慈。后一偈半叹佛有悲。善拔众毒故称大医明未治者如来能治。后之一偈明已治者佛令不起。于中前半举劣显胜。后之半偈辩胜过劣。后两偈中初之一偈约喻显法。后之一偈当法正叹
  自下第二解前经中世间不知菩萨能知异世间义。迦叶先问。如佛所说一切世间不知见觉菩萨能者牒佛昔言。下就此言进退两征。初问菩萨若是世间不应说言世间不知菩萨能知。后问菩萨若非世间有何等异
  佛答有二。一明菩萨是世非世。二汝言已下辩明与世同异之义。前中菩萨亦世非世略以标举。下辩其相。善趣菩萨未知见觉名为世间。种性已上能知见觉说为非世
  后中汝言有何异者牒前问辞。次许宣说。下广辩之。先就同前世间菩萨以明不异。初闻是经信敬发心是则名为世间菩萨举不异人。一切世间不知见觉如是菩萨亦同不知显不异相。信敬发心非不异世。今此偏就未知见觉说为同矣。菩萨闻是涅槃经下就上所辩非世菩萨以明其异。闻是经已知有世间不知见觉应是菩萨所知见觉闻慧异世。知已即思我当云何方便修习得知见觉思慧异世
  覆复念下修慧异世。于中初明自分之行异于世间。六念已下胜进之心异于世间
  前中初明自利行异。若我弟子受持读诵大涅槃经有破戒下外化行异。自中有三。一明菩萨始修三学修在地前。二以修慧故所受持戒牢固已下约就三学明其行修次第成义。成在地上。三菩萨净戒五法佐下辩明菩萨能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