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 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 上来难破闻不闻义。自下第二辩实异相明不可闻。然今且就涅槃一法明不可闻。余类可知。于中有二。一明涅槃不同色声故不可闻。二明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
  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
  上来难破闻不闻义。自下第二辩实异相明不可闻。然今且就涅槃一法明不可闻。余类可知。于中有二。一明涅槃不同色声故不可闻。二明涅槃非三世摄故不可闻。前中两句。一举粗显细明色与声可得见闻。凡是色法或是可见不可见者。色有三种。一可见有对谓眼所行。二不可见有对谓耳鼻舌身所对之色。三不可见无对谓法尘中无作之色。此三种中初一可见余不可见是以言惑。又色尘中现在可见过未叵见亦得言惑。声亦如是。惑是可闻不可闻者现在可闻过未叵闻。二辨细异粗明大涅槃不同色声。云何而言可得见闻
  后中亦二。一就三世音声推求。明其不得闻于涅槃。过去已灭不可闻者过声已灭不可寻之闻于涅槃。未来求至亦不闻者未来音声以未至故不可寻之闻于涅槃。现在听时不名闻者当现听时耳但闻声未得寻声取彼涅槃。是故听时亦不得名闻于涅槃。闻已声灭更不闻者听竟声灭更无取寻。故亦不得闻于涅槃。二就涅槃法体推求明三世故不可闻涅槃。亦非过去现未。正明涅槃体非三世。若非三下明叵说闻。云何言下结非圣说
  上来第一德王为难。下佛叹之。善哉总叹。汝今下别。别中有二。一叹其所解。二叹其所同。解中汝知一切诸法如幻炎等叹其解空。画水迹等叹解无常。如泡沫等叹解无我。无苦乐等叹其解苦。无乐苦相无苦苦实。故经说言五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矣。问曰。德王上来难佛闻不闻义。如来何故叹知幻等。以前德王知法虚幻无常生灭三世推求都无闻义。故为此叹。次叹所同明如十地之所知见。德王自位在于何处如十地乎。下说德王久已成就菩提功德化无量生令住菩提。初地已上皆名成就菩提功德。然今德王或可是佛示居学地或在学穷。所解同余十住菩萨故言如也。如经叹佛如三世佛所说不变。此亦似彼。如来是中何故不答。有言客至无客不答。圣化容豫岂有此妨。但佛巧化为留此答兼益新来诸菩萨等故此不答
  自下第二琉璃为问如来酬答。于中有六。一琉璃将来先现光相。二辨光所从。三琉璃身至设供奉佛。四问答拂遣来去之相。五问答辨法。六琉璃闻法欢喜领解。文别可知。圣化有由故先现相。相有所从故次辨之。现相须应故次身来。来相覆真故次拂遣。来为显法故次辨法。得法称心故须领解
  先辨光相。时大众中明现光处。忽然之顷明现光时。有大光明正明现光。非青色下显其光相。琉璃菩萨从于平等实证身中放阿含光令人睹见。是故大众非青见青乃至非见而得见也。大众过光身心快乐明光利益。先法后喻。问曰。何故无边放光令此众怖。琉璃放光令此众乐。盖随化宜不同故尔。云何不同。无边将来为表圣灭。欲使此众觉世不安故令众怖。今此琉璃所放光者为欲显法令众证入。胜益将至故使众乐
  自下第二辨光所从。文别有二。一明此光从其平等实证中发。二就其化相明从东方琉璃边来。前中初先寄默彰寂。尔时世尊问文殊下以言显实。前寄默中初文殊问佛默不答。光来之处寂灭离言故默显之。佛证穷深故先默显。文殊从佛悟解寂义。故次第二迦叶转问文殊不答。迦叶复从文殊悟解。故次第三无边转问迦叶不答。无边复从迦叶悟解。故次第四净住王问无边不答。众圣同证。是故乃至五百相问皆默不答。以言显中如来先问。文殊下以七句广辨。前之六句就实显实明无因缘。后之一句约相显实明有因缘。因灭无明得菩提灯故有此光
  上来显实。下就化辨。于中如来初先教说莫入第一。应以世谛而解说之。文殊下辨。于中有三。一此彰彼事。二彼彰此事。三结答如来。此彰彼中文别有四。一彰彼国土人民之事。二彰彼化主。三随所住下彰彼所说共此不殊。四琉璃光问满月光下彰彼所问与此不异
  彼彰此中文别有五。一满月光佛彰此世界人民之事。二彰此化主。三大悲纯下彰此所说共彼不殊。四彼有菩萨名光明下彰此所问与彼不异。五佛今答下彼劝琉璃令来至此。问曰。何故不此劝向彼。解有五义。一彼土众生于此佛所有宿因缘故劝来此。此众于彼未必有缘故不劝往。二此土众生宜见彼来请法获益故劝来此。彼众于此未必有宜故不劝往。三欲令彼诸菩萨来导引此众往生净土化益弘多故劝来此。此众若往无如是利故不劝往。四欲令彼新行菩萨来此恶界增长悲愿故劝来此。此众若往无如是利故不劝往。五德王于彼若有化益佛亦劝往。非起此说故不论之
  彼琉璃下是第三段文殊举彼琉璃将来结答如来。此第二竟。第三大段琉璃来至供佛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