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经疏部 >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二卷(9)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问答可知 二就见推穷 佛告阿难。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问答可知 二就见推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 此明境有开合。见无开合 三再审动静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 阿难已闻客尘摇动虚空与主常自寂焉。今遇此问。例知见性无动无静。若以动静相形。则佛手是动。见性是静。若只就见体所明。本不曾动。今亦无静。此答稍符于真。故佛印言如是 二约身摇动以辨见。上来明境有开合见无动静。此则约对外境以辨。义则易显。向下。只于内身自分动静。动中有不动。意明境之与身俱是生灭。而凡夫人执身执境。不了空无常。故于此造业流转无穷。本真自性迷而不识。故圆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下经亦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又云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此等皆明身境无常见性常住也。不见性常二乘所执。不知无常。凡夫迷倒。下自双破。至文当知。然此所明。对境对身以辨见性。一往粗浅。若原佛意。非离此见别有性常。性常真体只就此显。以见与见缘无体可得本同空华元是妙明无生灭故。下经观河之见亦复如是。良以。诸疑未断。执情深重。是故。且就浅近。寄明深旨。至下文殊为问。方显其意。学者知之。文二。一放光左右以辨头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盻。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盻。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稍知见体无动。审问不移。故言头自摇动 二约头摇动以明见
  阿难。汝盻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 阿离认见不移。若无相形亦无动止。故佛印可 三双结会通责其迷失二。一双结会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此结陈如悟客尘。客尘动摇。俱喻烦恼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此结阿难答身境。手有开合。头自动摇。身境客尘同一生灭。更无二别。应知。客必有主。尘处有空。对佛手之见。形头动之性。未尝动静。岂成去来。前后会通。其揆一也 二总责迷失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 总责也。总责凡夫二乘无常计常常计无常。凡夫不了身境无常。妄执实有。计我我所。起惑造业流转三界。受于一切身心大苦。尚不知生灭。岂知本如来藏。故云以动为身念念生灭等。此即责无常计常也。二乘虽知一切无常。而不悟知本常妙性湛然不动。故云遗失真性。既不识真。亦不辨妄。故云颠倒行事。其犹弃海认浮沤者耳
  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结失也。不了性一切心。即是失真此斥二乘不知常也。认物为己。此指凡夫以动为身等也。下文身之与心皆是真心中所现物。执为自己。颠倒斯甚。自体不识。妄取他缘。如怀至宝于外求匃。谁之过欤。故云自取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