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论集部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 龙树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今此略明持戒之相。始自诸根。任持密护。饮食知量。减除睡眠。常乐尊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二卷
  龙树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今此略明持戒之相。始自诸根。任持密护。饮食知量。减除睡眠。常乐尊重。修诸梵行。闻昔受乐。不喜思念。复能显示沙门功德。出离轮回恶趣过患。近善知识。如理作意。乐闻正法。入解其义。除贪恚痴。断诸烦恼。袪虚妄想。增长明慧。专求解脱。不生疲劳。设有毁犯微细罪垢。悉能发露。而不覆藏。一切财物。心无吝惜。常乐惠施贫苦众生了知五欲多诸过患。于己眷属恩爱缠缚。生远离想。譬之深冤。独处林野。舍诸愦闹。不畜长物。异诸贪夫。有来求法。不生悭嫉。即为宣说。令其信解。能以慧剑。除烦恼贼。得诸善人尊重赞叹。堪受世间上妙衣服。卧具饮食之所供养于诸肉味。弃绝亡想。及世名利。心无希取。于善不善。二种业道。若作若止。决定信解。自入解已。除去我慢。以饶益心。为他演说。化诸外道尼干子等。亦生信解。安住佛法。自三衣外余所有物。以清净心。而施与之。是人则为住圣种族。身心清凉。离诸热恼。了知六处。无有真实。犹如痈疽。为物所覆。常为烦恼蚊虻[口*(一/巾)]食。诸有智者。勤求方便。依正念处。及八圣道。善法香烟。而薰屏之。了知五蕴。犹如芭蕉。若生贪心。作不坚想。由彼贪故。失坏正道。先制诸根。令不散乱。渐令修习住三摩地。了知境界。本性唯苦。犹如棘林。稠密难越。亦如尘垢。坌污有情。以正法水。而浣濯之。如是观察。彼蕴处界。生长诸惑。不可爱乐。此明持戒。而有二种。一者不清净持戒。二者清净持戒。如律中说。有二比丘。精进持戒。各处一方。善名远布。时诸人民。咸仰其德。共诣彼所。亲近供养。是时有王。名迦尼瑟姹。闻二比丘护持净戒。与诸臣从。往至其所。见彼耆年。威仪整肃。修习禅定。乃生敬心。先意问讯。王曰。大德。如此持戒。欲何所求。比丘白言。我意来世愿作国王。王闻语已。不生忻乐。云何持戒。无慧拣择。返趣轮回生死缠缚。汝为诳惑诸天人民。我今于此。不应供养。如是持戒。名不清净。复诣新学比丘之处。王乃问曰。汝今持戒。欲何所愿。比丘白言。承王顾问。我所求者。愿成菩提。利乐群品。王闻是说。心大欢喜。如是持戒。则非错谬。离诸垢染。名为清净。我今应作最上供养。如是沙门。发广大心。帝释诸天。皆应供养。时诸人民。闻王称赞。皆共合掌。礼比丘足。王乃顾彼诸侍臣曰。各持所珍。而以奉施。此则名为清净持戒
  如世尊说。有十种缘。名不清净持戒。一者摄取损害。二者深着染欲三者不求出离。四者常生懒堕。五者遍计希求。六者退失正行。七者邪命自活。八者失安隐乐。九者寡闻不学。十者废忘诵习
  云何名为摄取损害。谓于国王王子大臣。惧其威势。常当远离乃至种种诸恶律仪。比丘设为渴乏所逼。不应于彼。求水而饮。未断烦恼。未得神足。不能自调。多生惊怖
  云何名为深着染欲。于五尘境。邪思相续。自性纵逸。废善修作
  云何名为不求出离。舍于胜处。而趣非处。复毁胜处。赞五欲乐
  云何名为常生懒堕。数数思念过去所作非义利事。互相执诤。恃己所有资生之具。受用随意。而生憍慢。多于耆年有德之人。不能致敬。托事不起。云何名为遍计希望。谓于知识同梵行者。互相谄赞。苟求利养
  云何名为退失正行。乐造诸恶。违越戒法。无善方便。起对治道
  云何名为以邪活命。畏己难养。心无止足。如律中说。邪命比丘。作非律仪。矫现异相。于大众中。自矜己德。多言无耻。犹如狂犬。或恃种族。多闻论议。或于非时。为他说法。虽有少德。为贪利故。彼闻法者。多不信受。闻有人言。于某方所。有婆罗门大族长者。施诸衣服种种资具。即至彼所。谓长者言。我为耆德。当以最上奇妙之物。愿先见施。是时长者恐生諠竞。不违其意。而给与之。仆吏见已。咸生轻毁。所施不与。摈遣令去。时彼比丘。心生忧恼。于长者前。而作是言。我先不欲诣劣种姓。求诸所须。今既无得。住亦无愧。彼虽下族。亦能喜舍。如是比丘。巧言诡诈。以多求故。心常热恼
  云何名为失安隐乐。彼持戒者。当应安住不苦不乐处中之行。非如外道尼干子等。坐卧棘刺。五热炙身。虚受勤苦。一无果利。若着于乐。亦无所证。但增放逸。后招苦报
  云何名为寡闻不学。外虽防恶。内无明慧。一向颛愚。不能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