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书 > 史传部 >

历代三宝纪 第六卷(4)

四种人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四未曾有经一卷(亦云四未有经) 八阳经一卷 三十二相因经一卷(或云菩萨三十二相经。见道安录) 四自在神通经一卷 佛悔过经一

  四种人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四未曾有经一卷(亦云四未有经)
  八阳经一卷
  三十二相因经一卷(或云菩萨三十二相经。见道安录)
  四自在神通经一卷 佛悔过经一卷
  三转月明经一卷 解无常经一卷
  胎藏经一卷 离垢盖经一卷
  小郁伽经一卷(与郁伽长者经不同)
  阿阇贳女经一卷(建武元年出。第二译。与吴世支谦译者小异。亦名阿述达经亦名。阿阇世王女经。亦名阿述达菩萨经。见聂道真及支敏度录)
  人所从来经一卷(亦云从所来)
  惑罗云经一卷 雁王经一卷
  十等藏经一卷 雁王五百雁俱经一卷
  诫具经一卷 决道俗经一卷
  猛施经一卷(亦云猛施道地经。见旧录)城喻经一卷
  诫王经一卷
  菩萨斋经一卷(或云贤首菩萨斋经。已上一百六十一部。三百三十五卷。并是旧录及三藏记)
  多闻经一卷(已下四十八部四十八卷。并是见吴录别录及晋世别录)
  弥勒菩萨为女身经一卷(一本无菩萨字)
  离睡经一卷(一本有眠字)
  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
  窹意经一卷
  宝日光明菩萨经一卷(亦云宝日光菩萨问莲华国相貌经)
  乐想经一卷 尊上经一卷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一卷(亦直云八十种好经见道安录)
  夫那罗经一卷
  堕蓝本经一卷(见别录云。是果出维蓝)
  贫女为国王夫人经一卷
  宝女问慧经一卷(第二译。与吴世支谦出者同出四卷。宝女经)
  七女本经一卷(第二译。与吴世支谦出者同)
  女人欲炽荒迷经一卷(出出曜经)
  悉鞞梨天子诣佛说偈经一卷(出杂阿含)
  梵王变身经一卷
  光世音经一卷(出正法华经)
  惟明二十偈一卷(第二出与吴世支谦译者同)
  三品悔过经一卷
  耆阇崛山解一卷(见祐录)
  比丘尼戒一卷(十诵本或有经字。与昙摩持所出小异)
  众经录目一卷
  右二百一十部。合三百九十四卷。月支国沙门昙摩罗察。晋言法护。本姓支。历游西域解三十六国语及书。从天竺国大赍梵本婆罗门经。来达玉门。因居炖煌。遂称竺氏。后到洛阳及往江左。起武帝世太始元年。至怀帝世永嘉二年。其间在所遇缘便译经信士聂承远执笔助翻。卷轴最多。而高僧传唯云护出一百六十五部。僧祐出三藏集记止录一百五十四部三百九卷。其中释道安录。又阙四部祐足。安云。遭值乱世录目星散。更相错涉信有是焉。所以杂录及诸别记。多注竺法护出。故知今之所获审是护公翻译不疑。故聂承远子道真与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等。前后并是笔受之人。已见别传不复委载。又李廓录及杂别录。并云支菩萨译经六部一十六卷。僧祐录云。天竺菩萨译经。数同群录。唯名不同。而祐下注支菩萨共竺法护译。检上翻名昙无罗察。晋言即是法护。然支菩萨六部经目并入法护录中。支竺姓乖始末异耳。言菩萨者盖美其号。究检群录其支菩萨即竺法护。无别两人。出三藏记便成二举。小非详审
  十二游经一卷
  右一经一卷。武帝世。外国沙门强梁娄至。晋言真喜。太始二年于广州译。见始兴及宝唱录
  大阿育王经五卷(光熙年出。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二卷(第二译。或三卷。四卷。即是竺法护所出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同本别名。文小异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太安二年出。或三卷。亦云示现宝藏经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阿阇贳王经二卷(太康年译。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阿难目佉经一卷(与微密持经本同名异。见竺道祖晋世杂录有作目法字)
  右五部合一十二卷。惠帝世。安息国沙门安法钦。太康年于雒阳译
  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第三出。与汉世竺佛朔所译道行及小品并同本异译别名)
  右一部二十卷。此经元是颖川朱士行。睹其别本。行在洛阳尝讲道行。披览窃觉文句隐质诸未尽善者。每嗟叹曰。此经实是大乘之要。而文未周译理不尽。誓志捐身发心寻取。行以魏末甘露五年发迹雍州。遂游西域。于于阗国得前梵本九十章。减六十万言。遣弟子弗如檀。晋云法饶。从于阗送还归洛阳。未发之顷于阗诸僧小乘学众。遂以白王云。汉沙门欲以梵书惑乱正典。王为地主。若不禁之将断大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王即不听赍经出境。士行懊恼深怀痛心。乃请乞求烧经为证。王即许焉。于是积薪聚置殿前欲以焚之。士行至诚临火誓曰。若当大法应流汉地。经当不然。如其不护命也如何。言已投经。火即为灭。皮牒如本。更觉光鲜。大众骇服咸称神感。遂得送来达到陈留。还遇于阗僧无罗叉竺叔兰等。当惠帝世元康元年五月十日。于仓恒水南寺译之。而竺道祖僧祐王宗宝唱李廓法上灵裕等诸录。述着众经并云。朱士行翻此。盖据其元寻之人推功归之耳。房审校勘支敏度录及高僧传出经后记诸杂别目等乃是无罗叉竺叔兰等三人详译。朱士行身留停于阗。仍于彼化。唯遣弟子奉赍经来到乎晋地。斯岂得称士行出也